《尼伯龙根之歌》与德意志民族心理之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缘起、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 ·《尼伯龙根之歌》手稿的版本考证与选择 | 第17-18页 |
| ·关于民族称谓的界定 | 第18-21页 |
| 第2章 《尼伯龙根之歌》与德意志民族死亡意识 | 第21-47页 |
| ·死亡审美价值 | 第21-37页 |
| ·死亡与崇高 | 第22-25页 |
| ·死亡与悲剧 | 第25-32页 |
| ·死亡与狂欢 | 第32-37页 |
| ·死亡价值取向 | 第37-47页 |
| ·乐生乐死——北欧传统生死观继承 | 第38-43页 |
| ·乐死恶生——基督教的生死观影响 | 第43-47页 |
| 第3章 《尼伯龙根之歌》与德意志民族宗教意识 | 第47-63页 |
| ·神明的观念 | 第48-52页 |
| ·异教神明与万物有灵 | 第48-50页 |
| ·基督上帝与至真至善 | 第50-52页 |
| ·对神的感知 | 第52-58页 |
| ·敬与崇拜 | 第53-54页 |
| ·畏与服从 | 第54-58页 |
| ·神明的力量 | 第58-63页 |
| 第4章 《尼伯龙根之歌》与德意志民族安全需求 | 第63-88页 |
| ·天人关系中的安全需求 | 第64-74页 |
| ·古代北欧天人关系中的安全需求 | 第64-72页 |
| ·中古中欧天人关系中的安全需求 | 第72-74页 |
| ·民族关系中的安全需求 | 第74-82页 |
| ·异族关系中的安全需求 | 第75-79页 |
| ·本族关系中安全需求 | 第79-82页 |
| ·内在精神中安全需求 | 第82-88页 |
| ·北欧神话与自我否定 | 第82-85页 |
| ·基督耶稣与内在批判 | 第85-88页 |
| 第5章 《尼伯龙根之歌》与德意志民族性别角色 | 第88-111页 |
| ·性别角色表现 | 第89-101页 |
| ·家庭领域的性别角色表现 | 第89-95页 |
| ·公共领域的性别角色表现 | 第95-101页 |
| ·性别角色期待 | 第101-111页 |
| ·男性的角色期待 | 第101-105页 |
| ·女性的角色期待 | 第105-111页 |
| 结语 | 第111-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