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致病原因 | 第13-14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的发病症状 | 第14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的检测 | 第14-16页 |
·生物学检测法 | 第14-15页 |
·血清学检测方法 | 第15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传播媒介—烟粉虱 | 第16-22页 |
·烟粉虱的起源与分布 | 第16-17页 |
·烟粉虱的生活习性及危害 | 第17页 |
·烟粉虱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烟粉虱对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烟粉虱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烟粉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烟粉虱对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抗性来源 | 第22-24页 |
·智利番茄 | 第22页 |
·多毛番茄 | 第22-23页 |
·醋栗番茄 | 第23页 |
·秘鲁番茄 | 第23页 |
·契斯曼尼番茄 | 第23-24页 |
·抗性基因的研究成果 | 第24页 |
·抗病品种的获得 | 第24-25页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接种 | 第25-27页 |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D)的防治方法 | 第27-31页 |
·农业防治 | 第27-28页 |
·化学防治 | 第28页 |
·物理防治 | 第28-29页 |
·生物防治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1-57页 |
摘要 | 第31页 |
第一章 间作及几种物理防治对烟粉虱种群数量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效果的研究 | 第31-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38页 |
·防虫网、间种黄瓜、地膜对烟粉虱种群数量和TYLCVD的防控效果 | 第32-34页 |
·防虫网、间种黄瓜与地膜处理下TYLCVD发病率 | 第34-35页 |
·防虫网、间种黄瓜、地膜处理的主次顺序 | 第35-37页 |
·不同大棚覆盖材料对烟粉虱种群数量和TYLCVD的防控效果 | 第37-38页 |
·黄板监测不同地膜间烟粉II种群数量变化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1页 |
第二章 烟粉虱对几种药剂的敏感性检测及其抗药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 第41-49页 |
摘要 | 第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材料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番茄苗期准备 | 第42页 |
·烟粉虱对供试药剂敏感性检测 | 第42页 |
·药剂处理后烟粉虱体内代谢抗性检测 | 第42-44页 |
2 结果 | 第44-46页 |
·烟粉虱对供试试剂敏感性检测 | 第44-45页 |
·药剂处72h后烟粉虱CYP6CM1基因和Coe1基因表达量差异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抗、感TYLCVD材料中抗性关键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 第49-57页 |
摘要 | 第49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49-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TYLCV病毒接种 | 第50页 |
·番茄TYLCV病毒含量检测 | 第50页 |
·CTAB法番茄总DNA提取 | 第50页 |
·病毒PCR扩增检测 | 第50页 |
·TYLCV抗性相关基因的Semi-quantitive PCR分析 | 第50-52页 |
·番茄RNA提取 | 第51页 |
·cDNA的合成 | 第51-52页 |
·相关基因PCR扩增 | 第52页 |
2 结果 | 第52-54页 |
·四种材料病毒侵入检测 | 第52-53页 |
·LeHTl基因表达水平 | 第53页 |
·Permease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