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体外细胞模型评价天然产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1. 用于评价抗氧化活性的细胞模型 | 第11-14页 |
·细胞氧化损伤方法 | 第11页 |
·抗氧化活性评价检测指标 | 第11-12页 |
·细胞模型 | 第12-14页 |
2. 用于评价降血糖活性的细胞模型 | 第14-16页 |
·细胞胰岛素抵抗处理方法 | 第14页 |
·降血糖活性评价检测指标 | 第14-15页 |
·细胞模型 | 第15-16页 |
3. 用于评价抗肿瘤活性的细胞模型 | 第16-18页 |
·抗肿瘤活性评价检测指标 | 第16-17页 |
·细胞模型 | 第17-18页 |
4. 用于评价被机体吸收利用程度的细胞模型 | 第18页 |
5. 用于评价其它活性的细胞模型 | 第18-19页 |
6. 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油橄榄叶提取物降血糖活性评价筛选研究 | 第21-28页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21-22页 |
·仪器 | 第21页 |
·试剂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HepG2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23页 |
·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二甲双胍及各提取物浓度的选择 | 第24页 |
·油橄榄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 第24-25页 |
·葡萄糖消耗量的计算 | 第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二甲双胍、部位D、E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 第25-26页 |
·油橄榄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影响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C8氨基异紫堇碱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28-35页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仪器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页 |
·材料 | 第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肿瘤细胞的培养 | 第30页 |
·MTT法测定C8氨基异紫堇碱抗肿瘤活性 | 第30-31页 |
·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1-32页 |
·统计分析 | 第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对6种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 第32-33页 |
·对MGC80-3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细胞代谢组学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 第35-45页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仪器 | 第35-36页 |
·试剂 | 第36页 |
·材料 | 第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PC12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37页 |
·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细胞代谢物的提取 | 第37-38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波长的选择 | 第38-39页 |
·H_2O_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代谢物的色谱分析 | 第39页 |
·统计分析 | 第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细胞高速剪切时间的选择 | 第39-41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波长的选择 | 第41-42页 |
·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式识别分析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油橄榄叶清除自由基活性部位筛选 | 第45-54页 |
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45-46页 |
·仪器 | 第45页 |
·试剂 | 第45页 |
·材料 | 第45-4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溶液的制备 | 第46页 |
·最佳测定波长及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46-47页 |
·半数清除浓度(IC_(50))的计算 | 第47页 |
·最佳活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47-48页 |
·统计分析 | 第4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最佳波长选择 | 第48页 |
·清除DPPH·实验和清除ABTS~+·实验反应时间的扫描 | 第48-49页 |
·油橄榄叶各提取物清除DPPH·活性及清除ABTS~+·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49-52页 |
·油橄榄叶提取部位C的物质基础 | 第52-53页 |
4. 讨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