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二唑衍生物碳钢酸洗缓蚀剂性能及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绪论 | 第13-25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缓蚀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第13-16页 |
| ·缓蚀剂的定义 | 第13页 |
| ·缓蚀剂的特点 | 第13-14页 |
| ·缓蚀剂的分类 | 第14-16页 |
| ·缓蚀剂的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 ·腐蚀产物分析法 | 第16页 |
| ·电化学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 ·谱学分析法 | 第17-19页 |
| ·椭圆光度法 | 第18页 |
| ·俄歇电子能谱法(AES) | 第18页 |
| ·X光电子能谱法(XPS或ESCA) | 第18页 |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 第18-19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19页 |
| ·量子化学计算法 | 第19-20页 |
| ·缓蚀剂研究的新技术 | 第20-21页 |
| ·缓蚀剂的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景 | 第21-23页 |
| ·缓蚀剂的研究历史 | 第21-22页 |
| ·缓蚀剂的发展前景 | 第22-23页 |
|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3-25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三种缓蚀剂的合成方法 | 第26-29页 |
| ·三种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26页 |
| ·每种物质的合成方法 | 第26-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 ·失重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 ·电化学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 ·表面腐蚀形貌分析方法 | 第32页 |
| ·量子化学计算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3. 噻二唑衍生物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的研究 | 第33-46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 ·失重实验数据及讨论 | 第33-34页 |
| ·交流阻抗谱 (EIS) 实验数据与讨论 | 第34-38页 |
| ·动电位极化曲线实验数据与讨论 | 第38-40页 |
| ·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等温式拟合 | 第40-43页 |
| ·表面分析实验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4. 噻二唑衍生物在硫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的研究 | 第46-58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6页 |
| ·失重实验数据及讨论 | 第46-47页 |
| ·电化学阻抗谱实验数据及讨论 | 第47-51页 |
| ·极化曲线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3页 |
| ·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等温式拟合 | 第53-55页 |
| ·表面分析实验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量子化学计算及盐酸、硫酸缓蚀机理分析 | 第58-63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58-59页 |
| ·三种缓蚀剂在盐酸和硫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的比较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