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电磁粒子模拟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并行电磁粒子模拟概述 | 第15-18页 |
·并行计算概述 | 第15-17页 |
·电磁粒子模拟的并行计算策略 | 第17页 |
·并行电磁粒子模拟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电磁粒子模拟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论文的立题背景及主要工作与创新 | 第21-2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直角坐标系下基于 MPI 的三维 EM-PIC 并行算法 | 第25-54页 |
·引言 | 第25页 |
·并行计算的基本假定 | 第25-26页 |
·并行算法设计 | 第26-44页 |
·电磁场更新的并行算法 | 第27-32页 |
·显式递推的并行算法 | 第27-30页 |
·隐式递推的并行算法 | 第30-32页 |
·粒子推进求解的并行算法 | 第32-42页 |
·并行算法的优化 | 第42-44页 |
·并行算法的推广 | 第44-46页 |
·并行加速比和效率分析 | 第46页 |
·应用 | 第46-53页 |
·计算平台 | 第46-47页 |
·扩展互作用振荡器的模拟 | 第47-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柱坐标系下基于 MPI 的三维 EM-PIC 并行算法 | 第54-85页 |
·引言 | 第54页 |
·并行计算的基本假定 | 第54-55页 |
·并行算法设计 | 第55-63页 |
·电磁场更新的并行算法 | 第55-57页 |
·粒子推进求解的并行算法 | 第57-62页 |
·沿φ向分区的困难和并行算法的统一 | 第62-63页 |
·并行算法的推广 | 第63-64页 |
·应用 | 第64-84页 |
·相对论速调管的模拟 | 第64-68页 |
·磁绝缘线振荡器的模拟 | 第68-72页 |
·虚阴极振荡器的模拟 | 第72-76页 |
·回旋管的模拟 | 第76-81页 |
·磁绝缘传输线的模拟 | 第81-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四章 改进的三维 EM-PIC 并行算法 | 第85-94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并行算法的改进 | 第86-89页 |
·第一种改进算法 | 第87页 |
·第二种改进算法 | 第87-89页 |
·改进并行算法的效率分析 | 第89-90页 |
·应用 | 第90-93页 |
·第一种改进并行算法的模拟结果 | 第91-92页 |
·第二种改进并行算法的模拟结果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三维并行电磁粒子模拟的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 第94-100页 |
·引言 | 第94页 |
·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 第94-96页 |
·是否重新分区的判定方法 | 第94-95页 |
·新分区位置的确定方法 | 第95-96页 |
·应用 | 第96-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基于“分区建模”的三维并行电磁粒子模拟 | 第100-116页 |
·引言 | 第100-101页 |
·基于“分区建模”的网格剖分算法 | 第101-106页 |
·LIAPIC 的设计与实现 | 第106-110页 |
·计算流程和软件架构 | 第107-108页 |
·聚束磁场的计算方法 | 第108-110页 |
·理想螺线管线圈磁场的计算 | 第108-109页 |
·磁轴倾斜的计算 | 第109-110页 |
·匀场环模型的计算 | 第110页 |
·应用 | 第110-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七章 基于 OpenMP 的三维 EM-PIC 并行算法 | 第116-127页 |
·引言 | 第116页 |
·基于 OpenMP 的并行算法设计 | 第116-118页 |
·电磁场更新的并行计算 | 第116-117页 |
·粒子推进求解的并行计算 | 第117-118页 |
·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更新的并行计算 | 第118页 |
·算法的效率测试与分析 | 第118-121页 |
·基于 MPI/OpenMP 混合模式的并行计算 | 第121-122页 |
·应用 | 第122-126页 |
·基于OpenMP 的并行模拟 | 第122-125页 |
·基于MPI/OpenMP 混合模式的并行模拟 | 第125-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7页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7-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