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边坡冲刷破坏特征及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冲刷类型的划分 | 第14-16页 |
·坡面冲刷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8页 |
·坡面冲刷产生条件和机理的研究 | 第18-19页 |
·细沟侵蚀 | 第19-2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5页 |
第2章 黄土边坡坡面冲刷室内模拟试验 | 第25-53页 |
·辽宁西部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 第25-39页 |
·辽宁西部地区自然概况 | 第25页 |
·辽西黄土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黄土的物质组成 | 第26-28页 |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28页 |
·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 | 第28-31页 |
·黄土微观结构孔隙定量分析 | 第31-34页 |
·黄土的湿陷变形 | 第34-39页 |
·试验装置的设计 | 第39-42页 |
·降雨喷头 | 第39-40页 |
·供水排水系统 | 第40-41页 |
·土坡模型槽 | 第41页 |
·数字监测装置 | 第41-42页 |
·试验用土及土坡模型制作 | 第42-45页 |
·最优含水率 | 第42-43页 |
·试验土坡构筑 | 第43-45页 |
·试验方案 | 第45页 |
·试验结果 | 第45-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3章 黄土坡面冲刷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53-77页 |
·坡面侵蚀演变过程 | 第53-58页 |
·溅蚀及片蚀侵蚀阶段 | 第53-54页 |
·细沟侵蚀阶段 | 第54-57页 |
·切沟侵蚀、坍塌破坏阶段 | 第57-58页 |
·坡面冲刷影响因子分析 | 第58-75页 |
·降雨特征对坡面冲刷的影响 | 第59-65页 |
·边坡形态对坡面冲刷的影响 | 第65-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4章 坡面降雨入渗流固耦合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77-105页 |
·渗流基本理论 | 第77-82页 |
·非饱和渗透达西定律 | 第77-78页 |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 第78-79页 |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 | 第79页 |
·修正 Mohr-Coulomb 破坏准则 | 第79-80页 |
·非饱和土渗流基本方程 | 第80-82页 |
·定解条件 | 第82页 |
·边坡降雨入渗过程 | 第82-83页 |
·数值模拟方法及 ABAQUS 软件简介 | 第83-104页 |
·ABAQUS 计算相关问题 | 第84-86页 |
·ABAQUS 流固耦合基本原理 | 第86-89页 |
·模型参数及建模 | 第89-94页 |
·初始状态建立 | 第94-96页 |
·施加降雨边界后结果 | 第96-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5章 坡面冲刷破坏颗粒流数值模拟 | 第105-127页 |
·引言 | 第105页 |
·PFC~(3D)运动理论 | 第105-110页 |
·固相运动理论 | 第105-107页 |
·液相流动理论 | 第107-109页 |
·流固作用方程 | 第109-110页 |
·PFC~(3D)建模与参数设置 | 第110-112页 |
·PFC~(3D)模拟过程 | 第112-113页 |
·PFC~(3D)输出设置 | 第113-114页 |
·PFC~(3D)-70°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14-120页 |
·坡面破坏形态 | 第114-116页 |
·颗粒轨迹分析 | 第116-118页 |
·坡体孔隙率分析 | 第118页 |
·流速分析 | 第118-120页 |
·PFC~(3D)-40°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20-125页 |
·坡面破坏形态 | 第120-121页 |
·粒轨迹分析 | 第121-123页 |
·坡体孔隙率分析 | 第123-124页 |
·流速分析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第6章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坡面冲刷破坏模拟 | 第127-149页 |
·元胞自动机理论介绍 | 第127-131页 |
·元胞自动机的定义 | 第127页 |
·元胞自动机的组成 | 第127-130页 |
·元胞自动机的特点~([][]) | 第130-131页 |
·CA 应用于土壤侵蚀演化过程的可行性 | 第131页 |
·基于 CA 的细沟侵蚀过程模型 | 第131-136页 |
·模型假设及结构框架 | 第131-132页 |
·CA 模型局部作用规则 | 第132-136页 |
·CA 模拟软件设计及 UI 实现 | 第136-137页 |
·CA 模拟结果形态对比分析 | 第137-146页 |
·CA 模拟结果形态 | 第137-145页 |
·根据模拟结果进行 DEM 制作 | 第145-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9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结论 | 第149-150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50-151页 |
科研成果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