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水套内过冷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拟计算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沸腾传热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沸腾传热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沸腾传热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 第2章 简化矩形流道模型沸腾传热计算 | 第19-35页 |
| ·几何模型的构建和划分 | 第19-21页 |
| ·简单矩形水道模型 | 第19页 |
| ·网格的种类 | 第19-20页 |
| ·网格划分 | 第20-21页 |
| ·过冷沸腾传热的计算模型设置 | 第21-25页 |
| ·流动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 ·沸腾模型的设定 | 第23-24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24-25页 |
| ·算法选择 | 第25页 |
| ·试验值与模拟计算值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 ·影响因子的模拟计算分析 | 第26-29页 |
| ·流速对传热能力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压力对传热能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变物性参数对传热能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振动因素对传热能力的影响 | 第29-32页 |
| ·模型设置 | 第29页 |
| ·振动方向对传热能力的影响 | 第29-31页 |
| ·频率对传热能力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振幅对传热能力的影响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 第3章 发动机温度实验 | 第35-47页 |
| ·温度测试的目的 | 第35页 |
| ·温度测试的前期准备 | 第35-39页 |
| ·温度测试试验的仪器 | 第35-36页 |
| ·试验样机参数 | 第36页 |
| ·温度测试的内容 | 第36-37页 |
| ·温度测点的布置 | 第37-39页 |
| ·密封方法 | 第39页 |
| ·测温试验方案 | 第39-40页 |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外特性测点温度 | 第40-42页 |
| ·负荷特性测点温度 | 第42-43页 |
| ·整机温度分布特点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发动机水套沸腾传热数值计算 | 第47-61页 |
| ·发动机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 ·网格划分 | 第48-49页 |
| ·材料物性 | 第49页 |
| ·模拟计算边界条件 | 第49-52页 |
| ·流场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 ·缸内传热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0页 |
| ·进、排气道传热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 ·机体内外壁的传热边界条件 | 第51页 |
| ·固-液耦合面处理 | 第51-52页 |
| ·流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2-53页 |
| ·发动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53-58页 |
| ·缸体固体区域计算结果 | 第53-54页 |
| ·缸盖固体区域计算结果 | 第54-56页 |
| ·发动机流体区域计算结果 | 第56-58页 |
| ·发动机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 第5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61-65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1-63页 |
| ·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