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移情和再激发性移情--对他人之感知的一种探索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缘起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略览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本文篇章结构和线索 | 第14-18页 |
第一章 类比推论和移情的起源 | 第18-32页 |
第一节 类比推论 | 第18-21页 |
第二节 移情的起源 | 第21-26页 |
第三节 简要补充:移情、同情与同一感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视角性问题 | 第32-40页 |
第一节 舍勒:“共同经验之流”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海德格尔:“共在先于个体之在”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梅洛-庞蒂:原初的普遍性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对表达和身体的重新理解——基本移情的秘密 | 第40-50页 |
第一节 移情的全新理解方式:表达统一体 | 第40-45页 |
第二节 感知的开放性和身体的回应性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再激发性的移情 | 第50-59页 |
第一节 理解与移情:“意义背景”的引入 | 第51-54页 |
笫二节 舒茨:高度结构化的意义背景 | 第54-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