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梅花”(1109)异常减弱原因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前言 | 第11页 |
·台风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因子 | 第11-14页 |
·大尺度环境场和台风环流的相互作用 | 第11-12页 |
·下垫面与台风环流的相互作用 | 第12-13页 |
·台风本身的内部结构变化 | 第13-14页 |
·台风强度变化的个例研究 | 第14-15页 |
·1109号台风“梅花”概况及强度预报 | 第15-17页 |
·“梅花”概况 | 第15-16页 |
·“梅花”强度变化及预报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梅花”强度异常减弱成因的诊断分析 | 第19-29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9页 |
·海洋下垫面与“梅花”强度变化 | 第19-21页 |
·海表面温度 | 第19-20页 |
·感热和潜热通量 | 第20-21页 |
·海表热容量 | 第21页 |
·环境场与“梅花”强度变化 | 第21-27页 |
·西风槽 | 第21-22页 |
·冷平流 | 第22-24页 |
·变温场 | 第24-25页 |
·水汽 | 第25-26页 |
·环境风垂直切变 | 第26-27页 |
·“梅花”垂直结构与强度变化 | 第27-28页 |
·温度场 | 第27页 |
·垂直运动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数值模拟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29-47页 |
·模式简介 | 第29-30页 |
·GRAPES区域模式 | 第29页 |
·海洋模式ECOM | 第29-30页 |
·海-气耦合过程 | 第30页 |
·模式设计 | 第30页 |
·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 | 第30-33页 |
·路径 | 第30-31页 |
·强度 | 第31-32页 |
·10米风场 | 第32-33页 |
·模式结果分 析 | 第33-45页 |
·海洋下垫面 | 第33-36页 |
·海表面温度 | 第33-34页 |
·海表感热通量 | 第34-35页 |
·海表水汽通量 | 第35-36页 |
·环境场 | 第36-42页 |
·大尺度天气系统 | 第36-37页 |
·冷平流 | 第37-39页 |
·水平散度 | 第39页 |
·变温场 | 第39-40页 |
·水汽 | 第40-42页 |
·环境风垂直切变 | 第42页 |
·台风结构 | 第42-45页 |
·温度场 | 第42-43页 |
·垂直风速场 | 第43-44页 |
·水平风速场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敏感性试验 | 第47-65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冷空气侵入台风中心的敏感性试验 | 第48-52页 |
·台风温度结构变化 | 第48-49页 |
·台风强度变化 | 第49-50页 |
·台风垂直结构 | 第50-52页 |
·冷空气影响台风外围的敏感性试验 | 第52-58页 |
·台风温度结构变化 | 第52-54页 |
·台风强度变化 | 第54-55页 |
·台风垂直结构 | 第55-58页 |
·西风槽强度变化的敏感性试验 | 第58-63页 |
·深槽和浅槽与原始场对比 | 第58页 |
·台风强度变化 | 第58-59页 |
·冷平流 | 第59-60页 |
·300hPa散度场和涡度场 | 第60-61页 |
·环境风垂直切变 | 第61-62页 |
·台风垂直结构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结论和讨论 | 第65-69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