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TATCOM动态无功补偿器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 2 DSTATCOM的基本理论 | 第15-25页 |
| ·DSTATCOM的主电路结构分析 | 第15-16页 |
| ·DSTATCOM的工作原理 | 第16-24页 |
| ·DSTATCOM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16-19页 |
| ·基于开关函数的DSTATCOM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 ·两相dq静止坐标系下的DSTATCOM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DSTATCOM的控制系统研究 | 第25-50页 |
| ·DSTATCOM补偿电流检测方法现状 | 第25页 |
|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补偿电流检测方法 | 第25-30页 |
| ·p-q检测算法 | 第26-27页 |
| ·i_p-i_q检测算法 | 第27-28页 |
| ·本文所用的检测算法 | 第28-30页 |
| ·基于虚拟对称三相系统的软锁相环 | 第30-32页 |
| ·传统的软锁相(SPLL)技术 | 第30-31页 |
| ·改进的软锁相(SPLL)技术 | 第31-32页 |
| ·DSTATCOM的电流控制方法研究 | 第32-40页 |
| ·电流的间接控制 | 第32-33页 |
| ·电流的直接控制 | 第33-34页 |
| ·空间电压矢量滞环跟踪控制 | 第34-40页 |
| ·DSTATCOM的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 第40-48页 |
| ·DSTATCOM仿真系统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 | 第40-41页 |
| ·改进的软锁相环仿真 | 第41-42页 |
| ·三相线性不平衡负载的无功功率补偿仿真 | 第42-46页 |
| ·三相非线性负载的无功以及谐波补偿仿真 | 第46-47页 |
| ·C+DSTATCOM混合补偿仿真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4 C+DSTATCOM系统设计 | 第50-69页 |
| ·C+DSTATCOM的可行性分析 | 第50-54页 |
| ·油井供电线路分析 | 第50-51页 |
| ·油井抽油机的补偿装置现状 | 第51-52页 |
| ·C+DSTATCOM的基本结构 | 第52-53页 |
| ·C+DSTATCOM的运行特性分析 | 第53-54页 |
| ·C+DSTATCOM的性能指标分析 | 第54页 |
| ·抽油机电动机补偿电容容量的确定 | 第54-55页 |
| ·按照电动机的空载电流计算补偿容量 | 第54页 |
| ·按照功率因数标准计算补偿容量 | 第54-55页 |
| ·按照电动机空载无功功率计算补偿容量 | 第55页 |
| ·DSTATCOM主电路硬件设计 | 第55-58页 |
| ·启动电路 | 第56-57页 |
| ·连接电抗器的选取 | 第57页 |
| ·直流侧电容的选取 | 第57-58页 |
| ·主电路开关器件的选取 | 第58页 |
| ·DSTATCOM控制电路硬件设计 | 第58-62页 |
| ·控制芯片选择 | 第59-60页 |
| ·同步电路设计 | 第60页 |
| ·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60页 |
| ·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60-61页 |
| ·IGBT驱动电路选取 | 第61-62页 |
| ·RS-232通讯电路 | 第62页 |
| ·DSTATCOM软件设计 | 第62-67页 |
| ·主程序流程设计 | 第62-63页 |
| ·AD采样定时器程序设计 | 第63-64页 |
| ·捕获和相位计算程序流程 | 第64-66页 |
| ·保护中断子程序 | 第66页 |
| ·控制子程序 | 第66-67页 |
| ·DSTATCOM实验样机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