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史料 | 第13-14页 |
·现代研究 | 第14-17页 |
·研究成果分析 | 第17-18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2 成吉思汗陵园及旅游区概况 | 第20-22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1-22页 |
3 成吉思汗陵形成史略与管理变迁 | 第22-45页 |
·成吉思汗祭祀的文化基础 | 第22-24页 |
·成吉思汗祭祀的物质基础 | 第24-25页 |
·成吉思汗陵的历史与变迁 | 第25-35页 |
·大蒙古国时期建立成吉思汗灵宫 | 第25-27页 |
·元朝时期创立成吉思汗八白宫 | 第27-28页 |
·北元时期(明朝)八白宫辗转各地 | 第28-31页 |
·清朝时期八白宫安奉于伊金霍洛 | 第31-32页 |
·民国时期成吉思汗陵西迁 | 第32-33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成吉思汗陵 | 第33-35页 |
·成吉思汗陵管理变迁概述 | 第35-41页 |
·新中国成立之前守灵人的管理体制 | 第35-37页 |
·新中国成立之后管理机构的发展变迁 | 第37-41页 |
·成吉思汗陵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社会语境下之意义解析 | 第41-43页 |
·精神支柱 | 第41页 |
·政治资源 | 第41-42页 |
·神的象征 | 第42-43页 |
·文化旅游资源 | 第43页 |
·政府是成吉思汗陵社会功能的主导者 | 第43-45页 |
4 成吉思汗陵园及旅游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现状分析 | 第45-58页 |
·成吉思汗陵园及旅游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现状 | 第45-56页 |
·成吉思汗陵园及旅游区的文化旅游资源 | 第45-46页 |
·成吉思汗陵园及旅游区的管理主体 | 第46-47页 |
·成吉思汗陵园及旅游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概况 | 第47-49页 |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效 | 第49-52页 |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2-56页 |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 第56-58页 |
·政、企、事关系不清,管理者角色混同 | 第56页 |
·体制障碍亟待突破 | 第56-57页 |
·管理主体的管理观念有待转变 | 第57-58页 |
5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对策 | 第58-68页 |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领域 | 第58页 |
·开发管理中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及其实现途径 | 第58-63页 |
·达尔扈特 | 第58-59页 |
·当地居民 | 第59页 |
·大众旅游者 | 第59-61页 |
·专项旅游者 | 第61-62页 |
·相关企业 | 第62-63页 |
·规范管理体制 | 第63页 |
·施行人才战略 | 第63页 |
·建立达尔扈特参与的利益共享机制 | 第63-64页 |
·结合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和中华民族蒙元历史文化,重新构建成吉思汗陵 | 第64-65页 |
·结合蒙古民俗风情和鄂尔多斯地域人文,精心打造“鄂尔多斯风情园”文化旅游新品牌 | 第65页 |
·降低旅游交通消耗,合理进行市场定位 | 第65-66页 |
·提倡健康消费模式,开发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 | 第66页 |
·因地制宜,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 第66-68页 |
6 结语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