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柑橘属植物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 | 第10-18页 |
·挥发性成分 | 第10-11页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 第11-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4-16页 |
·胡萝卜素类化合物 | 第16-18页 |
·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应用概况 | 第18-21页 |
·固相微萃取技术概况 | 第18-19页 |
·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 第19-20页 |
·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金橘的研究概况 | 第21-25页 |
·金橘的形态及其资源分布 | 第21-22页 |
·金橘的主要营养成分 | 第22-24页 |
·金橘的临床功效 | 第24-25页 |
·金橘的国内外利用现状 | 第25页 |
·本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2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的金橘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26-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27-30页 |
·三个品种金橘挥发性成分的组成 | 第30-35页 |
·金橘挥发性成分组成的比较及特点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3 同步加热蒸馏法提取金弹挥发油成分分析 | 第37-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4 金弹柠檬苦素及橙皮甙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第42-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化合物Ⅰ的结构鉴定分析 | 第43-44页 |
·化合物Ⅱ的结构鉴定分析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5 金橘类胡萝卜素提取研究 | 第48-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最大波长的确定 | 第49-50页 |
·类胡萝卜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0页 |
·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50-51页 |
·原料颗粒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浸提温度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52页 |
·正交实验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6 金橘醇提物抗氧化作用初步研究 | 第55-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金橘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60页 |
·金弹挥发油成分分析 | 第60页 |
·金橘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第60-61页 |
·金橘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研究 | 第61页 |
·金橘醇提物抗氧化成分的初步筛选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附录A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