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F103ZET6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引言 | 第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 2 电池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 第18-24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动力锂电池工作原理和特性分析 | 第18-20页 |
| ·磷酸铁锂电池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磷酸铁锂电池的优势和特点 | 第19-20页 |
| ·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特性 | 第20-22页 |
| ·电压特性 | 第20页 |
| ·温度特性 | 第20-21页 |
| ·开路电压与电池SOC的关系 | 第21-22页 |
| ·电池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电池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第24-38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主控制板设计 | 第24-33页 |
| ·主控制板总体设计 | 第24页 |
| ·主控制板微处理器芯片选型 | 第24-25页 |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5-27页 |
| ·时钟电路设计 | 第27页 |
| ·电池组总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27-29页 |
| ·充放电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第30-31页 |
| ·CAN通信接口设计 | 第31页 |
| ·风扇控制电路设计 | 第31-32页 |
| ·报警电路设计 | 第32页 |
| ·LCD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 ·调试电路设计 | 第33页 |
| ·采集板电路设计 | 第33-37页 |
| ·单体电池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 第33-36页 |
|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58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38-39页 |
| ·μC/OS-Ⅱ实时内核在STM32上的移植 | 第39-45页 |
| ·μC/OS-Ⅱ移植分析 | 第39-40页 |
| ·OS_CPU.H文件的移植 | 第40-41页 |
| ·OS_CPU.ASM文件的移植 | 第41-44页 |
| ·OS_CPU C.C文件的移植 | 第44-45页 |
| ·主控制板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 第45-57页 |
| ·多任务模块划分 | 第45-46页 |
| ·任务优先级分配 | 第46-47页 |
| ·事件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47-48页 |
| ·串口通信设计 | 第48-50页 |
| ·CAN通信设计 | 第50-53页 |
| ·电池控制任务设计 | 第53-55页 |
| ·采集板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电池均衡管理方案研究及仿真 | 第58-72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电池不一致的原因和均衡策略 | 第58-61页 |
| ·电池均衡的主流方案 | 第59页 |
| ·电阻均衡法 | 第59页 |
| ·开关电容法 | 第59-60页 |
| ·变压器均衡法 | 第60-61页 |
| ·其他均衡方案 | 第61页 |
| ·电池均衡仿真 | 第61-71页 |
| ·电池模型的建立 | 第61-64页 |
| ·基于变压器均衡的理论模型仿真 | 第64-68页 |
| ·基于分流电阻的均衡仿真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6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第72-78页 |
| ·引言 | 第72页 |
| ·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实训平台简介 | 第72页 |
| ·上位机软件实现与运行结果 | 第72-74页 |
| ·电池管理系统调试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7 总结和展望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