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膜形成与污染机理及调控策略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膜生物反应器 | 第15-22页 |
·概述 | 第15-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减缓膜污染的方法 | 第19-22页 |
·动态膜 | 第22-23页 |
·动态膜的概念和分类 | 第22页 |
·自生动态膜的成膜和污染 | 第22-23页 |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 第23-27页 |
·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自生动态膜的形成发展状况研究 | 第28-57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29-33页 |
·试验装置 | 第29-30页 |
·运行条件 | 第30页 |
·监测项目及测量方法 | 第30-33页 |
·自生动态膜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 第33-35页 |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33-34页 |
·对NH_4~+-N的去除效果 | 第34-35页 |
·自生动态膜反应器的稳定性 | 第35-37页 |
·自生动态膜结构分析 | 第37-46页 |
·自生动态膜膜阻力分析 | 第37-38页 |
·自生动态膜污泥量分析 | 第38-39页 |
·自生动态膜污泥比阻分析 | 第39-40页 |
·自生动态膜附着颗粒粒径分布分析 | 第40-42页 |
·自生动态膜孔隙度分析 | 第42-44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4-46页 |
·自生动态膜成分分析 | 第46-54页 |
·FTIR分析 | 第46-49页 |
·EPS分析 | 第49-51页 |
·EEM分析 | 第51-54页 |
·机理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曝气强度对自生动态膜的形成与污染的影响 | 第57-72页 |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58-59页 |
·曝气强度自生动态膜反应器的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9-62页 |
·曝气强度对COD的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曝气强度对NH_4~+-N的去除效果影响 | 第60-61页 |
·曝气强度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影响 | 第61-62页 |
·曝气强度对自生动态膜结构的影响 | 第62-68页 |
·自生动态膜阻力分析 | 第62-63页 |
·自生动态膜污泥量分析 | 第63-64页 |
·自生动态膜污泥比阻分析 | 第64-65页 |
·自生动态膜附着颗粒粒径分布分析 | 第65-66页 |
·自生动态膜孔隙度分析 | 第66-67页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67-68页 |
·曝气强度对自生动态膜成分的影响 | 第68-70页 |
·EPS分析 | 第68-69页 |
·EEM分析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