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和解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资料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中和解的含义与性质解析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和解的含义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与相关邻近概念的比较 | 第15-17页 |
一、 与股东代表诉讼外和解的比较 | 第15-16页 |
二、 与一般民事诉讼中和解的比较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和解的性质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中和解制度比较法研究 | 第19-26页 |
第一节 美、日制度生成的特点 | 第19-21页 |
一、 美国制度生成的背景与过程 | 第19-20页 |
二、 日本制度生成的背景与过程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美、日制度内容的比较 | 第21-24页 |
一、 美国的制度模式 | 第21-23页 |
二、 日本的制度模式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两种模式的评析与启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和解制度的构建 | 第26-37页 |
第一节 实践的经验 | 第26-29页 |
第二节 构建的基础 | 第29-32页 |
一、 “诉讼上的和解”制度的阙如 | 第29-31页 |
二、 民事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契合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制度的内容 | 第32-37页 |
一、 和解的启动 | 第32-33页 |
二、 协议的达成 | 第33页 |
三、 通知与异议程序 | 第33-34页 |
四、 法院的审查认可 | 第34-36页 |
五、 和解效力的规定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