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 第11-16页 |
·城市广场的定义 | 第11-12页 |
·城市广场的分类 | 第12-14页 |
·城市广场的特征 | 第14-15页 |
·公共性 | 第14页 |
·恒久性 | 第14页 |
·功能上的综合性 | 第14页 |
·文化性 | 第14-15页 |
·生态性 | 第15页 |
·城市广场景观的内涵 | 第15页 |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尺度与规模问题 | 第15页 |
·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 第15-16页 |
·功能单一 | 第16页 |
·广场设计缺乏内涵 | 第16页 |
·缺乏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第16页 |
3 蒙古族民族文化相关理论 | 第16-28页 |
·蒙古族的起源 | 第16-17页 |
·蒙古族文化的特征 | 第17-18页 |
·开放性和包容性 | 第17页 |
·崇德性 | 第17页 |
·尊崇自然性 | 第17-18页 |
·崇尚英雄主义 | 第18页 |
·蒙古族民族文化元素的体现 | 第18-28页 |
·传统图案元素 | 第18-22页 |
·建筑行制元素 | 第22-25页 |
·民族服饰与色彩元素 | 第25-27页 |
·生产生活器具元素 | 第27-28页 |
4 蒙古族民族文化对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 | 第28-33页 |
·蒙古族民族文化对城市广场设计理念的影响 | 第28-29页 |
·继承、延续与发展的设计理念 | 第28页 |
·富有蒙古族民族文化特色的广场设计理念 | 第28-29页 |
·蒙古族民族文化在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段 | 第29-30页 |
·巧于因借 | 第29页 |
·共融共生 | 第29页 |
·元素解构 | 第29-30页 |
·因时而创 | 第30页 |
·体现民族文化的城市广场景观构成元素 | 第30-33页 |
·建筑 | 第30-31页 |
·植物 | 第31页 |
·地面铺装 | 第31-32页 |
·水体 | 第32页 |
·小品 | 第32页 |
·色彩 | 第32页 |
·灯光 | 第32-33页 |
5 呼和浩特市城市广场景观实际状况调查 | 第33-4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3-34页 |
·呼和浩特市自然条件概述 | 第33页 |
·呼和浩特市社会条件概述 | 第33-34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文化概述 | 第34-36页 |
·城市发展历史 | 第34-35页 |
·城市文化 | 第35-36页 |
·呼和浩特市城市广场景观调查工作概述 | 第36-43页 |
·新华广场 | 第37-40页 |
·如意广场 | 第40-41页 |
·新世纪广场 | 第41页 |
·成吉思汗广场 | 第41-42页 |
·金川文化广场 | 第42页 |
·府兴广场 | 第42-43页 |
6 蒙古族民族文化在呼和浩特市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 第43-52页 |
·传统图案元素的应用 | 第43-44页 |
·建筑形制元素的应用 | 第44-47页 |
·勒勒车 | 第44-45页 |
·蒙古包 | 第45-46页 |
·苏力德 | 第46-47页 |
·色彩元素的应用 | 第47-48页 |
·生产生活器具的应用 | 第48-49页 |
·马 | 第48-49页 |
·马鞍 | 第49页 |
·人文景观的应用 | 第49-50页 |
·特色地貌地质景观的应用 | 第50-52页 |
7 问题与建议 | 第52-54页 |
·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体现蒙古族民族文化 | 第52-53页 |
·广场的整体景观要与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展示相协调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