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墙体保温 | 第10-11页 |
| ·复合剪力墙 | 第11-12页 |
| ·低矮剪力墙 | 第12-13页 |
| ·损伤结构评价及修复方法 | 第13-15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本文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自保温低矮 RC 墙板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6-36页 |
| ·试件设计及制作 | 第16-21页 |
| ·试件设计 | 第16-17页 |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17-18页 |
| ·试件制作 | 第18-21页 |
| ·加载装置及量测方案 | 第21-24页 |
| ·加载装置 | 第21-22页 |
| ·加载制度 | 第22-23页 |
| ·测量方案 | 第23-24页 |
| ·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24-28页 |
| ·普通剪力墙 SW-2 | 第24-26页 |
| ·保温 RC 墙板 SW-3 | 第26-27页 |
| ·保温 RC 墙板 SW-1 | 第27-28页 |
| ·试验过程现象及分析 | 第28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34页 |
| ·应变测量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试验抗震性能分析 | 第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PHSW 加固损伤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36-62页 |
| ·试验设计与制作 | 第36-40页 |
| ·试件尺寸及参数 | 第36-39页 |
| ·试验制作 | 第39-40页 |
| ·试验加载及测量方案 | 第40-42页 |
| ·加载装置 | 第40-41页 |
| ·加载制度 | 第41页 |
| ·量测方案 | 第41-42页 |
| ·加载过程及试验现象 | 第42-47页 |
| ·试件 WRRC-1 | 第42-43页 |
| ·试件 WRRC-2 | 第43-44页 |
| ·试件 WRRC-3 | 第44-45页 |
| ·试件 WRRC-4 | 第45-46页 |
| ·破坏现象分析 | 第46-47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61页 |
| ·应变测量及分析 | 第47-54页 |
| ·试件抗震性能分析 | 第54-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4章 自保温 RC 墙板(PSHW)加固损伤框架骨架曲线模型 | 第62-72页 |
| ·初始刚度计算 | 第62-66页 |
| ·等效约束抗震墙计算模型 | 第62-63页 |
| ·初始刚度的计算 | 第63-66页 |
| ·骨架模型 | 第66-69页 |
| ·P-△骨架曲线 | 第67-68页 |
| ·主要特征点计算 | 第68-69页 |
| ·承载力实用计算 | 第69-71页 |
| ·承载机理 | 第69页 |
| ·极限强度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不同填充墙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 第72-82页 |
| ·填充墙框架计算模型 | 第72-7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81页 |
| ·结构周期变化 | 第77页 |
| ·pushover 曲线 | 第77-79页 |
| ·最大位移下的塑性铰分布 | 第79页 |
| ·性能点及塑性铰分布规律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2-86页 |
| ·主要结论 | 第82-84页 |
| ·自保温低矮 RC 墙板(PSHW) | 第82页 |
| ·PHSW 加固损伤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82-83页 |
| ·PHSW 加固损伤框架力学模型 | 第83页 |
| ·不同填充墙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 第83-84页 |
|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个人简介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