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业园区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新型农业园区的含义及特征 | 第16页 |
·新型农业园区循环经济理论 | 第16-17页 |
·新型农业园区循环经济的起源和发展 | 第16页 |
·新型农业园区循环经济的本质和内涵 | 第16-1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寿光市新型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19-23页 |
·寿光市新型农业园区特征 | 第19-20页 |
·农业园区不集中 | 第19页 |
·污染工业少适宜农业园区发展 | 第19页 |
·新型农业园区具备可塑性的自然条件 | 第19页 |
·农业园区发展尚不能适应农业转型需要 | 第19-20页 |
·寿光市新型农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农业发展仍未完全实现现代化 | 第20页 |
·新型农业园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 第20页 |
·新型农业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 | 第20页 |
·新型农业园区旅游资源尚未成熟 | 第20-21页 |
·农业园区产业化与科技化优势不明显 | 第21-22页 |
·寿光市新型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 第22-23页 |
·正在由内在循环生产型向新型农业服务型农业转变 | 第22页 |
·能够提供特色初级加工型农产品 | 第22页 |
·兼顾娱乐休闲型农业服务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寿光市新型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SWOT 分析 | 第23-28页 |
·发展新型农业园区的优势条件(S) | 第23-24页 |
·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其新型农业园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第23页 |
·丰富的产品资源为其新型农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第23页 |
·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为其新型农业园区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 第23-24页 |
·发展新型农业园区的劣势条件(W) | 第24-25页 |
·自然环境较差 | 第24页 |
·淡水资源不足 | 第24页 |
·人才基础落后 | 第24-25页 |
·发展新型农业园区现有机会(O) | 第25-26页 |
·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 第25页 |
·潍坊市对建设新型农业园区的大力支持 | 第25-26页 |
·发展新型农业园区面临的威胁(T) | 第26-27页 |
·国际农业园区发展对我国新型农业园区的冲击 | 第26页 |
·财政资金支持不能与新型农业园区发展同步 | 第26-27页 |
·发展新型农业园区的总结分析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寿光市新型农业园区发展模式研究分析 | 第28-37页 |
·农业结构变动对农业园区收益的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模型变量的选择及其说明 | 第28页 |
·实证估计结果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页 |
·国外新型农业园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第29-33页 |
·德国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日本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 第30-31页 |
·美国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 第31-32页 |
·法国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 第32-33页 |
·农业牧渔复合生态园区创新模式 | 第33-34页 |
·花卉生产加工流通新型农业园区循环经济创新模式 | 第34-35页 |
·旅游业生态农业园区循环创新模式 | 第35-36页 |
·农业生产为主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循环经济创新模式 | 第36-37页 |
第六章 推进寿光市新型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创新的建议与对策 | 第37-45页 |
·推进寿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 第37-39页 |
·加快寿光市农业园区发展脚步 | 第39-40页 |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模式创新不足的问题 | 第40-41页 |
·大力发展并规范园区可循环旅游资源 | 第41-43页 |
·加速农业园区科技化与产业化发展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