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况 | 第8-9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9-11页 |
| 第二章 FPGA分类及内部逻辑结构 | 第11-17页 |
| ·FPGA的分类 | 第11-13页 |
| ·按照内部连线结构分类 | 第11页 |
| ·按照编程特性分类 | 第11-12页 |
| ·按照逻辑功能单元的大小分类 | 第12-13页 |
| ·基于SRAM的FPGA的内部逻辑结构 | 第13-15页 |
| ·基于SRAM的FPGA模型 | 第13页 |
| ·可配置逻辑单元(CLB) | 第13-15页 |
| ·可编程互连布线资源 | 第15页 |
| ·可编程输入输出单元(IOB)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FPGA的可靠性系统及三模冗余技术 | 第17-21页 |
| ·FPGA的可靠性系统 | 第17-18页 |
| ·FPGA整体设计加固 | 第17页 |
| ·系统监控与重配置 | 第17-18页 |
| ·硬件逻辑资源冗余技术 | 第18页 |
| ·三模冗余技术的结构及原理 | 第18-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 | 第21-31页 |
| ·局部动态可重构系统类型 | 第21-22页 |
| ·按重构发生的时刻分类 | 第21-22页 |
| ·按重构单元粒度分类 | 第22页 |
| ·局部动态可重构设计方法分类 | 第22-23页 |
| ·基于差分的局部动态重构 | 第22-23页 |
| ·基于模块的局部动态重构 | 第23页 |
| ·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 | 第23-24页 |
| ·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的实现方法及流程 | 第24-28页 |
| ·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的专业名词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基于FPGA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的三模冗余结构的实现方法 | 第31-37页 |
| ·三模冗余结构电路 | 第31-32页 |
| ·利用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减小三模冗余结构电路的面积 | 第32-33页 |
| ·重构配置时间冗余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六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 第37-47页 |
| ·实验环境介绍 | 第37-38页 |
| ·计数器实验电路设计与三模冗余结构电路的实现 | 第38-42页 |
| ·基于局部动态可重构技术的三模冗余结构计数器电路 | 第42-44页 |
| ·先行重构配置算法的电路结构及实现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附录A | 第55-59页 |
| 附录B | 第59-63页 |
| 附录C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