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矿井防治水技术与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7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9页 |
| ·地理位置、交通 | 第17页 |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17-18页 |
| ·气象、水文 | 第18-19页 |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19-21页 |
| ·地层 | 第19-20页 |
| ·岩浆岩 | 第20页 |
| ·地质构造 | 第20-21页 |
| ·可采煤层 | 第21-23页 |
| ·生产矿井概况 | 第23-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7-37页 |
|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 第27-33页 |
| ·含水层划分及特征 | 第28-29页 |
| ·隔水层 | 第29-31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31-32页 |
| ·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 第32-33页 |
| ·矿区开采条件评价 | 第33-35页 |
| ·充水水源 | 第33页 |
| ·充水通道 | 第33-35页 |
| ·矿井受水害威胁程度分析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峰峰矿区突水特征及因素分析 | 第37-43页 |
| ·峰峰矿区突水资料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 ·矿区突水特征 | 第38-39页 |
| ·矿区突水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 ·裂隙型突水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断层型突水因素分析 | 第40-41页 |
| ·陷落柱型突水因素分析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峰峰矿区矿井水防治技术与对策研究 | 第43-59页 |
| ·综述 | 第43页 |
| ·老空水的防治措施 | 第43-44页 |
| ·顶板水的防治措施 | 第44页 |
| ·底板承压水的防治措施 | 第44-46页 |
| ·峰峰矿区矿井防治水综合措施 | 第46-58页 |
| ·矿井分区隔离 | 第46-47页 |
| ·新区地质、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和试验 | 第47-48页 |
| ·煤层底板和奥灰顶部局部注浆加固 | 第48-49页 |
| ·矿井防治水安全保障系统 | 第49-53页 |
| ·工作面防治水措施 | 第53-56页 |
| ·矿井防治水技术路线 | 第56-58页 |
| ·加强防治水专业队伍建设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项目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