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2-13页 |
第2章 ROP攻击技术背景 | 第13-31页 |
·代码注入式攻击 | 第13-18页 |
·基本的缓冲区溢出 | 第13-15页 |
·针对函数活动记录的攻击 | 第15-18页 |
·代码复用攻击 | 第18-30页 |
·Return-into-libc | 第18-22页 |
·Borrowed code chunks | 第22-25页 |
·Return-oriented programming | 第25页 |
·JOP攻击 | 第25-29页 |
·BIOP攻击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ROP攻击防御 | 第31-51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ROP恶意代码的特征 | 第32-33页 |
·系统设计 | 第33-36页 |
·系统实现 | 第36-44页 |
·ELF分析 | 第37-38页 |
·库静态分析 | 第38-39页 |
·库动态分析 | 第39-40页 |
·AVL树 | 第40-42页 |
·ROP监控 | 第42-44页 |
·评价 | 第44-50页 |
·动态库分析 | 第45-46页 |
·误报和漏报 | 第46-50页 |
·性能评测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相关研究工作 | 第51-55页 |
·传统的代码注入防御 | 第51页 |
·其他代码复用技术 | 第51-52页 |
·ROP攻击防御 | 第52-54页 |
·DROP | 第52-53页 |
·ROPdefender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总结与将来工作 | 第55-57页 |
·本文工作的意义 | 第55页 |
·本文工作的不足 | 第55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