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2页 |
1.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2.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1章 神秘的人与书——《文章精义》 | 第12-14页 |
·关于作者 | 第12页 |
·版本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章精义》的内容与思想 | 第14-30页 |
·体例与内容 | 第14-19页 |
·体例:简洁精辟的条目箴言式 | 第14-15页 |
·批评内容分类 | 第15-19页 |
·批评思想和文章观 | 第19-30页 |
·宗经、法古的思想根基 | 第19-22页 |
·“以气为主”的理论主张 | 第22-25页 |
·浑然天成的审美取向 | 第25-26页 |
·辩证的文艺思想 | 第26-30页 |
第3章 《文章精义》的批评特色 | 第30-38页 |
·精彩的对比评点 | 第30-33页 |
·作家对比显示不同的创作风格 | 第30-31页 |
·同类型作品对比见出不同的创作思想、手法和艺术特色 | 第31-33页 |
·贴切的比喻手法 | 第33-35页 |
·简洁精当的语言特色 | 第35-38页 |
第4章 《文章精义》与宋元文章学 | 第38-48页 |
·文章学的兴起与发展 | 第38-42页 |
·渊源和背景 | 第38-39页 |
·宋元时期文章学的特点 | 第39-41页 |
·文话类型及主要作家作品 | 第41-42页 |
·《文章精义》的价值与贡献 | 第42-48页 |
·高远的理论眼光,宏观的把握,公允的评价 | 第43-44页 |
·对唐宋重要作家作品论述准确精当,提高了唐宋文的地位 | 第44-45页 |
·批评术语的创新和发展,为散文理论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