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CONTENTS | 第10-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引言 | 第13-15页 |
| ·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15-17页 |
| ·结构优化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 ·结构优化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 ·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 2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21-35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 第21-22页 |
| ·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假定 | 第22-23页 |
| ·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理论 | 第24-28页 |
| ·框架—核心筒的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筒体结构的受力特点 | 第25-26页 |
| ·等效槽形截面法 | 第26-27页 |
| ·翼缘展开法 | 第27-28页 |
| ·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 | 第28-30页 |
| ·优化的概念 | 第28-29页 |
| ·优化设计的分类 | 第29-30页 |
| ·结构优化的三要素 | 第30-33页 |
| ·设计变量 | 第30-31页 |
| ·目标函数 | 第31-32页 |
| ·约束条件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3 南海荣耀国际金融中心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力学分析 | 第35-49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南海荣耀国际金融中心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概况 | 第35-41页 |
| ·建筑设计概况 | 第35-37页 |
| ·结构设计概况 | 第37-38页 |
| ·计算程序及基本假定 | 第38页 |
| ·主要计算参数 | 第38-41页 |
| ·荣耀国际金融中心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分析 | 第41-43页 |
| ·弹性分析 | 第41-42页 |
| ·弹性分析结论 | 第42-43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3-46页 |
| ·X 向静力推覆分析 | 第43-44页 |
| ·Y 向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 | 第44-46页 |
|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6-48页 |
| ·X 向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6-47页 |
| ·Y 向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4 广州地区典型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比较分析 | 第49-67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广州地区六个典型框架—核心筒项目的概况 | 第49-52页 |
| ·各个项目的基本概况 | 第49-50页 |
| ·各个项目的截面参数及统计结果 | 第50-51页 |
|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 ·抗震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 ·数据统计 | 第52页 |
| ·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优化方案的提出 | 第53-55页 |
| ·弹性分析 | 第55-61页 |
| ·周期和水平荷载作用 | 第55-57页 |
| ·侧移及层间位移角 | 第57-59页 |
| ·底层核心筒和外框架承担的剪力和弯矩 | 第59-61页 |
| ·结构的竖向变形分析 | 第61-62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62-64页 |
| ·相关规范的规定 | 第62-63页 |
| ·计算与分析 | 第63-64页 |
| ·经济性分析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5 几个设置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方案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67-87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水平加强层的理论概述 | 第67-70页 |
| ·加强层的概念及结构形式 | 第67-69页 |
| ·加强层的优缺点 | 第69-70页 |
| ·加强层的力学机理 | 第70-73页 |
| ·无加强层的情况 | 第72页 |
| ·设置一道加强层的情况 | 第72-73页 |
| ·设置两道加强层的情况 | 第73页 |
| ·实际工程的应用分析 | 第73-85页 |
| ·加强层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 | 第74-77页 |
| ·加强层对结构顶点位移的影响 | 第77-79页 |
| ·加强层数量对结构位移的影响 | 第79-83页 |
| ·加强层数量对结构地震反应力的影响 | 第83-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展望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9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教研和科研项目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