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4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 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17页 |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17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 第17-18页 |
| ·企业培训 | 第18页 |
| ·阳光工程 | 第18页 |
| 2 理论依据 | 第18-22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8-19页 |
| ·舒尔茨的农村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页 |
| ·弗莱雷的农村成人扫盲论 | 第19-20页 |
| ·舒马赫的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 | 第20页 |
| ·苏霍姆林斯基的农村"和谐教育"理论 | 第20页 |
| ·科学发展观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郴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 1 郴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 ·郴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 | 第22-24页 |
| 2 郴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 | 第24-29页 |
| ·培训需求状况 | 第24-25页 |
| ·培训供给状况 | 第25-26页 |
| ·培训管理状况 | 第26-27页 |
| ·培训总体成效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影响郴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障碍因素分析 | 第29-38页 |
| 1 农民自身障碍 | 第29-31页 |
| ·传统观念影响 | 第29-30页 |
| ·文化基础缺失,减弱了培训的效果 | 第30页 |
| ·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动力不足 | 第30-31页 |
| ·缺乏培训信息和职业指导规划,选择培训有着明显的盲目性 | 第31页 |
| 2 用工单位因素 | 第31-33页 |
| ·为节约成本,不愿提供培训 | 第31-32页 |
| ·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足,用工单位有众多选择 | 第32页 |
| ·员工培训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企业对剩余劳动力培训的投资容易发生收益终泄的现象 | 第32-33页 |
| 3 政府管理服务因素 | 第33-35页 |
| ·经费投入不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33页 |
| ·管理机制尚未理顺,缺乏统一的转移培训管理 | 第33-34页 |
| ·服务平台建设缓慢 | 第34页 |
| ·转移培训基层工作人员配置不合理 | 第34-35页 |
| ·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权责不对等,相互推卸责任,管理缺位 | 第35页 |
| 4 培训体系的因素 | 第35-38页 |
| ·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 | 第35-36页 |
| ·职业院校之外的培训机构不发达 | 第36页 |
| ·培训时间过短,无法掌握过硬的技能 | 第36-37页 |
| ·培训内容不合理,无法满足就业需要 | 第37页 |
| ·培训后就业服务体系构建还需完善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加强郴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 | 第38-47页 |
| 1 充分调动农民工的培训需求 | 第38-39页 |
| ·加大宣传力度 | 第38页 |
| ·消除来自农民方面的培训障碍,增强其参训动力 | 第38-39页 |
| ·小额信贷支持,解决农民培训费用来源问题 | 第39页 |
| 2 消除培训的外部性,增强用工单位培训动力 | 第39-40页 |
| 3 改进政府管理服务 | 第40-43页 |
|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加强培训资金管理 | 第40-41页 |
| ·明确管理部门职责,统一配备人员 | 第41页 |
| ·建设政府信息服务平台 | 第41-43页 |
| 4 在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同时开展培训 | 第43页 |
| 5 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 第43-47页 |
| ·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师资建设 | 第43-44页 |
| ·大力发展民办培训机构 | 第44页 |
| ·科学设置专业,突出特色专业 | 第44-45页 |
| ·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 第45-46页 |
| ·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认证工作 | 第46页 |
| ·建设培训后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