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1-12页 |
·潮间带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 第12-14页 |
·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 第14-15页 |
·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站位设置 | 第17页 |
·取样方法及样品处理 | 第17-18页 |
·环境因子测定 | 第18页 |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优势种的确定 | 第18页 |
·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 第18-19页 |
·次级生产力及P/B值的计算 | 第19页 |
·群落结构分析 | 第19页 |
3 结果 | 第19-63页 |
·沉积环境 | 第19-22页 |
·底温 | 第20页 |
·底盐 | 第20页 |
·间隙水pH | 第20页 |
·有机碳 | 第20-22页 |
·粒度 | 第22页 |
·叶绿素a | 第22页 |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22-37页 |
·各月份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22-26页 |
·青岛湾潮间带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26-29页 |
·各站位种类组成的的周年变化 | 第29-37页 |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丰度 | 第37-47页 |
·各月份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 | 第37-41页 |
·青岛湾潮间带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 | 第41-47页 |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 | 第47-58页 |
·各月份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 | 第47-51页 |
·青岛湾潮间带各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 | 第51-58页 |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 | 第58-63页 |
·青岛湾潮间带各月份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 | 第58-60页 |
·主要优势种的平面分布及周年变化 | 第60-63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63-81页 |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 第63-67页 |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 第67-69页 |
·次级生产力的分布 | 第67-68页 |
·次级生产力的种类组成 | 第68-69页 |
·群落划分 | 第69-73页 |
·青岛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 第69-73页 |
·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73页 |
·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 | 第73-79页 |
·本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的对比 | 第79-80页 |
·本调查结果与其它海域潮间带的对比 | 第80-81页 |
5 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