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 第16-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文献评述 | 第2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24-25页 |
2. 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 第25-34页 |
·我国银行业宏观经济分析 | 第25-29页 |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 | 第25-26页 |
·我国商业银行运行概况 | 第26-29页 |
·巴塞尔协议 III 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 第29-31页 |
·信贷扩张和资本约束的矛盾 | 第29-30页 |
·资本补充和估值偏低的矛盾 | 第30页 |
·满足监管要求和盈利能力增长的矛盾 | 第30页 |
·负债结构调整与网点数量不足的矛盾 | 第30-31页 |
·表外业务发展与业务结构调整的矛盾 | 第31页 |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 第31-34页 |
·融资 | 第31-32页 |
·风险分散和转移 | 第32-33页 |
·资本效率 | 第33-34页 |
3. 美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借鉴 | 第34-43页 |
·研究设计 | 第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36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34-35页 |
·变量的定义及测度 | 第35-36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6-43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36-37页 |
·相关性检验 | 第37-38页 |
·协整检验 | 第38-39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39-42页 |
·实证结果总结 | 第42-43页 |
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 第43-48页 |
·基础资产范围小 | 第43-44页 |
·已发行产品种类单一 | 第44-45页 |
·产品运行方式不成熟 | 第45-46页 |
·市场流动性不足 | 第46-48页 |
5. 阻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48-59页 |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环境分析 | 第48-49页 |
·资产转移的法律确认问题 | 第48页 |
·资产合同转让问题 | 第48-49页 |
·SPV 的设立问题 | 第49页 |
·机构投资者的准入资格问题 | 第49页 |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环境分析 | 第49-51页 |
·分业监管制度增加了审批与运作的难度 | 第49-50页 |
·多重税负提高了交易成本 | 第50页 |
·现行会计准则加大了表外处理难度 | 第50页 |
·报表合并规定不利于资产隔离 | 第50-51页 |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环境分析 | 第51-55页 |
·市场定价能力不足 | 第51-53页 |
·证券公司的专业服务水平较低 | 第53-54页 |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能力不足 | 第54-55页 |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问题分析 | 第55-57页 |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问题分析 | 第57-59页 |
6.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展策略 | 第59-66页 |
·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 | 第59-60页 |
·政府主导型模式 | 第60页 |
·关键环节安排 | 第60-63页 |
·会计处理方式选择 | 第60-62页 |
·SPV 组织形式选择 | 第62页 |
·信用增级方式选择 | 第62-63页 |
·完善外部环境 | 第63-66页 |
·协调发展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 | 第63-64页 |
·规范发展金融中介机构 | 第64页 |
·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 第64页 |
·优化税收体系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要参与的课题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