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超临界流体印染工艺及装置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超临界CO_2印染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SF-CO_2印染工艺的现状 | 第13-16页 |
·SFD间歇式印染工艺 | 第14-15页 |
·SFD连续式印染工艺 | 第15-1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关键问题 | 第17页 |
·本文设计要求及内容 | 第17-20页 |
·设计要求 | 第18-20页 |
第2章 连续式超临界CO_2印染的工艺开发 | 第20-27页 |
·超临界CO_2的热力学性质 | 第20-21页 |
·超临界CO_2染色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用于超临界印染的染料的现状 | 第21-22页 |
·超临界印染的工艺条件 | 第22页 |
·超临界印染的设计思想 | 第22-24页 |
·超临界二氧化碳印染工艺 | 第24-26页 |
·本章小节 | 第26-27页 |
第3章 连续式超临界CO_2印染设备的开发 | 第27-52页 |
·设计参数 | 第27页 |
·染色高压管的设计 | 第27-31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27-28页 |
·设计标准 | 第28页 |
·高压染色管壁厚的确定 | 第28-29页 |
·高压染色管长度和内径分布 | 第29-30页 |
·高压染色管管径的分布 | 第30页 |
·高压染色管管径有变化的连接处的处理 | 第30页 |
·高压染色管管道上的开孔 | 第30-31页 |
·法兰的设计 | 第31-38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32页 |
·整体法兰的设计 | 第32-34页 |
·法兰上各零件的应力校核 | 第34-38页 |
·法兰的优化 | 第38页 |
·纱车的设计 | 第38-48页 |
·纱筒的确定 | 第38-39页 |
·密封圈的选型 | 第39-42页 |
·纱车的参数规格 | 第42页 |
·O形圈的保护装置 | 第42-44页 |
·弹簧的设计 | 第44-48页 |
·截止装置 | 第48页 |
·输入段密封分析 | 第48-49页 |
·液压推进装置的选型 | 第49-50页 |
·电液推杆的作用原理 | 第49页 |
·进口处推进装置选型 | 第49页 |
·出口处的退出装置的选型 | 第49-50页 |
·染色装置的整体布置 | 第50页 |
·本章小节 | 第50-52页 |
第4章 连续式印染系统辅助设备的设计 | 第52-63页 |
·输送管道的设计 | 第52页 |
·真空泵的选型 | 第52-53页 |
·循环泵和增压泵的选型 | 第53-54页 |
·循环泵的选型 | 第53-54页 |
·增压泵的选型 | 第54页 |
·染料罐和助剂罐的选型 | 第54-56页 |
·染色灌的选型 | 第54-55页 |
·助剂罐的选型 | 第55页 |
·按一个印染周期计算二氧化碳的用量 | 第55-56页 |
·CO_2用量的粗略估算 | 第56页 |
·冷却器的设计 | 第56-57页 |
·加热器的设计 | 第57页 |
·设备管道保温结构设计 | 第57-61页 |
·输送管道的绝热结构设计 | 第58-60页 |
·超高压管道的保温设计 | 第60-61页 |
·法兰的保温装置 | 第61页 |
·操作步骤 | 第61-62页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5章 循环印染装置结构分析 | 第63-68页 |
·定距管的强度分析 | 第63-64页 |
·法兰的强度分析 | 第64-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本设计的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