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浅析--以徽县凤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国外历史回顾 | 第9-10页 |
·国内历史回顾 | 第10-11页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 | 第11-12页 |
·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综合研究法 | 第16页 |
·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法 | 第16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16-17页 |
2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森林公园的概念 | 第17-18页 |
·景观的概念 | 第18页 |
·森林景观的概念 | 第18页 |
·森林景观资源 | 第18-19页 |
·森林景观资源的内涵 | 第18-19页 |
·森林景观资源的特征 | 第19页 |
·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 第19-21页 |
3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依据及原则 | 第21-32页 |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森林美学理论 | 第21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1-23页 |
·环境规划理论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 | 第25-29页 |
·资源的分布状况 | 第25-28页 |
·游人的心理因素 | 第28-29页 |
·生态保护的要求 | 第29页 |
·开发与管理的需要 | 第29页 |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整体化原则 | 第29-30页 |
·地域化原则 | 第30页 |
·自然野趣原则 | 第30页 |
·生态保护原则 | 第30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30-31页 |
·有法可依原则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比较 | 第32-38页 |
·比较的目的与意义 | 第32页 |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区别 | 第32-34页 |
·资源对比 | 第32页 |
·功能对比 | 第32-33页 |
·规划模式对比 | 第33页 |
·规划内容对比 | 第33-34页 |
·资源及资源评价体系对比 | 第34页 |
·森林公园规划特色 | 第34-36页 |
·资源保护 | 第34-35页 |
·旅游开发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5 徽县凤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第38-62页 |
·徽县区域资源概况 | 第38-40页 |
·地理位置 | 第38页 |
·气候水文 | 第38-39页 |
·历史人文 | 第39页 |
·物种资源 | 第39页 |
·旅游资源 | 第39页 |
·交通状况 | 第39-40页 |
·徽县凤山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 第40-62页 |
·规划范围 | 第40页 |
·规划依据 | 第40-41页 |
·规划区域内现状 | 第41-42页 |
·规划理念、目标及效益 | 第42-44页 |
·总体规划布局分析 | 第44-46页 |
·规划功能分区与景点分布 | 第46-55页 |
·基础设施规划 | 第55-59页 |
·投资概算 | 第59-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附图 | 第64-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