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群体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群体诉讼制度概述第11-18页
   ·群体诉讼制度的概念和社会背景第11-12页
     ·群体诉讼制度的概念第11页
     ·群体诉讼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1-12页
   ·群体诉讼制度的特征第12-15页
     ·当事人的人数众多第12-13页
     ·众多当事人一方存在共同的利害关系第13页
     ·群体由诉讼程序拟制而成第13-14页
     ·判决具有扩张效力第14-15页
   ·群体诉讼制度的价值第15-18页
     ·充分利用司法资源,保证诉讼经济第15-16页
     ·寻求双方诉讼能力的平衡,以实现诉讼权利的平等第16页
     ·确保判决统一性,维护法律权威第16-17页
     ·疏导社会冲突,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第17-18页
第2章 国外群体诉讼模式的考察及启示第18-29页
   ·美国的集团诉讼第18-21页
     ·美国集团诉讼概述第18-20页
     ·对集团诉讼的评析及启示第20-21页
   ·德国的团体诉讼第21-24页
     ·德国团体诉讼概述第21-22页
     ·团体诉讼的评析及启示第22-24页
   ·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第24-26页
     ·选定当事人制度概述第24-25页
     ·选定当事人制度的评析及启示第25-26页
   ·上述群体诉讼制度之分析研究第26-29页
     ·与共同诉讼理论的联系存在差异第26-27页
     ·诉讼权行使者的条件存在差异第27页
     ·各种群体诉讼制度的社会功能存在差异第27-29页
第3章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建议第29-40页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概述第29-33页
     ·群体性纠纷产生的社会背景第29页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背景第29-30页
     ·我国代表人诉讼的要件第30-31页
     ·我国代表人的理论基础第31页
     ·诉讼代表人的产生及其权限第31-32页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与外国的群体诉讼制度存在的差异第32-33页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代表人不能处分实体权利第33页
     ·代表人诉讼的适用范围较窄第33-34页
     ·不易解决公益性的群体纠纷第34页
     ·诉讼经济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第34-35页
     ·没有建立有效的代表人约束激励机制第35页
     ·判决的无偿引用易导致"搭蹭车"心态第35-36页
     ·代表人诉讼的可操作性较差第36页
   ·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构想第36-40页
     ·对代表人诉讼制度进行改进第36-39页
     ·引进团体诉讼制度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刑事搜查制度研究
下一篇:侦查讯问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