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0-11页 |
| 第2章 公司注册资本 | 第11-16页 |
| ·注册资本与公司的关系 | 第11-13页 |
| ·注册资本概念的法律界定 | 第11-12页 |
| ·注册资本的功能及与公司的关系 | 第12页 |
|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制度 | 第12-13页 |
| ·公司注册资本的出资方式 | 第13-16页 |
| ·货币出资 | 第13-14页 |
| ·非货币出资 | 第14页 |
| ·股东出资所有权的转移及出资的评估作价 | 第14-16页 |
| 第3章 公司注册资本不实的现状及影响 | 第16-27页 |
| ·公司注册资本不实的主要情形 | 第16-20页 |
| ·根本未出资 | 第16-17页 |
| ·未适当出资 | 第17页 |
| ·抽回或抽逃出资 | 第17-20页 |
| ·公司注册资本不实的原因 | 第20-24页 |
| ·法定注册资本限额较高 | 第20-21页 |
| ·注册资本背负了过重的功能 | 第21-22页 |
| ·注册资本泡沫 | 第22-23页 |
| ·对股东抽逃出资后救济措施的规定不足 | 第23页 |
| ·未规定注册资本不实的公司的民事法律地位 | 第23-24页 |
| ·违反出资义务导致注册资本不实行为的性质 | 第24页 |
| ·违约行为 | 第24页 |
| ·侵权行为 | 第24页 |
| ·既有违约行为又有侵权行为 | 第24页 |
| ·公司注册资本不实行为将导致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 第24-27页 |
| ·公司法人人格健全的形式 | 第25页 |
|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理依据 | 第25-26页 |
|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运用 | 第26页 |
|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对合同效力有何影响 | 第26-27页 |
| 第4章 公司注册资本不实的法律责任 | 第27-41页 |
| ·股东和发起人的出资违约责任 | 第27-35页 |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其他股东的责任 | 第27-29页 |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公司的责任:补缴责任 | 第29-31页 |
| ·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已足额出资股东)对公司的责任:资本充实责任 | 第31-33页 |
| ·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 | 第33-34页 |
| ·导致注册资本不实者的资本充实责任 | 第34页 |
| ·公司对注册资本不实可采取的救济手段 | 第34-35页 |
| ·中介机构的责任 | 第35-39页 |
| ·验资机构、评估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责任性质:契约责任、侵权责任,还是第三者责任? | 第35-38页 |
| ·我国公司法规定中介机构的责任一一从行政责任到增加民事责任 | 第38-39页 |
| ·监管机构的责任 | 第39-41页 |
| ·公司登记机关的责任 | 第40页 |
| ·公司登记机关的上级部门的责任 | 第40-41页 |
| 第5章 注册资本不实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 第41-46页 |
| ·出资责任体系的失衡 | 第41-43页 |
| ·法律规定仍偏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 第41页 |
| ·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的民事责任在某些方面反而轻于参与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股东 | 第41-42页 |
| ·关于资本充实责任的规定残缺不全 | 第42-43页 |
| ·主管机关监管不力责任没有充分明确 | 第43页 |
| ·对公司注册资本不实的立法建议 | 第43-46页 |
| ·加重对虚假出资、抽逃资本的处罚力度 | 第43-44页 |
| ·确立公司股东、董事对公司资本不足的连带责任 | 第44页 |
| ·加强对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 | 第44-45页 |
| ·建立健全企业工商注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 第45页 |
| ·建立和强化资本信息公开制度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 A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