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1章 死刑复核程序的基础理论 | 第18-30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及特征 | 第18-21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 | 第21-24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价值取向 | 第24-28页 |
·确立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 | 第25-26页 |
·确立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2章 对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及国外相关规定的考察 | 第30-38页 |
·我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及其特征 | 第30-35页 |
·我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 | 第30-33页 |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特征 | 第33-35页 |
·国外的相关规定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实施现状 | 第38-50页 |
·死刑复核权收回后所产生的效果 | 第38-40页 |
·我国目前死刑复核的程序运作 | 第40-43页 |
·复核组织 | 第41页 |
·复核方式 | 第41-42页 |
·参加者 | 第42页 |
·裁判方式 | 第42-43页 |
·目前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8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方式具有主动性 | 第43-44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复核方式缺乏程序正当性 | 第44-45页 |
·对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不力 | 第45页 |
·检察机关不能有效介入死刑复核程序 | 第45-46页 |
·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及评议规则不合理 | 第46-47页 |
·死刑复核程序缺乏期限限制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 | 第50-62页 |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不同观点及评析 | 第50-53页 |
·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不同观点 | 第50-51页 |
·对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不同观点的评析 | 第51-53页 |
·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具体设计 | 第53-60页 |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方式 | 第53-54页 |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复核方式 | 第54-55页 |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 第55-56页 |
·关于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 | 第56-58页 |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复核组织及评议规则 | 第58-59页 |
·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复核期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