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评价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重点 | 第17页 |
·研究难点 | 第17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产权论 | 第19-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3页 |
·政府干预理论 | 第23-24页 |
·民主公平理论 | 第24-25页 |
3 正常经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启示 | 第25-30页 |
·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26页 |
·资本市场、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构成的外部治理结构 | 第26-29页 |
·正常经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启示 | 第29-30页 |
4 我国破产重整企业治理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我国破产重整企业的治理结构的现状 | 第30-32页 |
·我国现行破产重整企业治理结构 | 第30页 |
·我国破产重整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 | 第30-32页 |
·重整期间各关系人存在利益冲突 | 第30-32页 |
·重整期间各关系人存在重整目标冲突 | 第32页 |
·我国破产重整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债务人管理模式下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出资人权益调整事项缺乏操作规范 | 第33页 |
·债务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虚化 | 第33页 |
·债权人分组标准缺乏法律依据 | 第33-34页 |
·法院的强制批准权力存在滥用风险 | 第34页 |
·管理人管理模式下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管理人任职资格难统一 | 第34-35页 |
·受管理人委托的原债务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监督 | 第35-37页 |
5 破产重整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37-47页 |
·债务人管理模式下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37-43页 |
·债务人管理模式下制衡关系的完善 | 第39-42页 |
·根据股权性质进行分组 | 第40页 |
·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 | 第40-41页 |
·增强债权人分组的灵活性 | 第41页 |
·提高法院判决的技术性 | 第41-42页 |
·债务人管理模式下权力监控的完善 | 第42-43页 |
·由管理人管理财产与营业事务的治理结构 | 第43-47页 |
·管理人管理模式下制衡关系的完善 | 第43-45页 |
·加快建立清算师制度 | 第43-44页 |
·加强对参与管理的原债务企业人员的权限控制 | 第44-45页 |
·管理人管理模式下权力监控的完善 | 第45-47页 |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