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20页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7页 |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部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理论渊源 | 第20-28页 |
一、马克思关于妇女地位的理论 | 第20-22页 |
(一) 妇女地位的演变 | 第20-21页 |
(二) 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 第21-22页 |
二、马克思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 | 第22-25页 |
(一) 无产阶级解放是妇女解放的根本道路 | 第22-23页 |
(二) 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 | 第23-24页 |
(三) 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第24-25页 |
三、马克思关于妇女伟大作用的理论 | 第25-28页 |
(一) 妇女是社会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 第26页 |
(二) 妇女对人类自身生产有特殊贡献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形成 | 第28-48页 |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萌芽 | 第28-34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 第28-30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第30-31页 |
(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 | 第31-34页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 | 第34-48页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妇女理论的主要内涵 | 第34-38页 |
(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妇女理论的发展 | 第38-41页 |
(三) 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方针和政策 | 第41-47页 |
(四) 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及意义 | 第47-48页 |
第三部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48-60页 |
一、邓小平的妇女理论 | 第48-51页 |
(一)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48-50页 |
(二) 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妇女方针和政策 | 第50-51页 |
二、江泽民的妇女理论 | 第51-54页 |
(一)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第51-52页 |
(二) 江泽民“三个代表”指导下的妇女方针和政策 | 第52-54页 |
三、胡锦涛的妇女理论 | 第54-60页 |
(一)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54-56页 |
(二)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妇女方针和政策 | 第56-60页 |
第四部分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 第60-66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第60-61页 |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眼光,吸收借鉴人类优秀妇女理论成果 | 第61-62页 |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 | 第62-64页 |
四、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