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9页
   ·产能过剩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综述第13-35页
     ·产能过剩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第13-14页
     ·产能过剩的理论研究综述第14-26页
     ·产能过剩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26-33页
     ·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研究的问题与争议第33-35页
   ·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第35-43页
     ·以往研究中的缺陷第35-36页
     ·背景综述第36-41页
     ·研究的意义、内容和创新点第41-43页
   ·产能过剩模型分析的主要方法第43-44页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43-44页
     ·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44页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44页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44页
     ·经济计量学方法第44页
   ·产能过剩模型的构建第44-46页
     ·产能过剩影响因素分析第45页
     ·需求模型的构建第45页
     ·供给模型的构建第45页
     ·产能过剩模型的构建第45-46页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二章 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理论研究第49-67页
   ·中国汽车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定义第49-51页
     ·产能过剩的概念第49-50页
     ·由产能过剩定义推演的问题第50-51页
   ·产能过剩传导机制第51-53页
     ·产能过剩在汽车企业层面的传导机制第51-52页
     ·产能过剩在宏观层面的传导机制第52页
     ·产能过剩在出口拉动下的传导机制第52-53页
   ·产能过剩的诱因分析第53-59页
     ·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鱼刺图第53-54页
     ·产能过剩的宏观基础第54-57页
     ·产能过剩的微观厂商基础第57-58页
     ·产能过剩的环境基础第58-59页
   ·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59-64页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第59-60页
     ·中国汽车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指标体系第60-64页
   ·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理论模型第64-66页
     ·供求关系分析第64-65页
     ·过剩模型第65页
     ·过剩度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三章 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市场因素预测研究第67-92页
   ·关联分析第67-72页
     ·影响中国市场的主要因素第67-72页
   ·组合模型预测第72-81页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第72-74页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预测第74-76页
     ·价格预测模型第76-78页
     ·市场预测第78-81页
   ·中国未来汽车市场拐点分析第81-87页
     ·中国汽车市场总量分析第81-82页
     ·市场饱和分析第82-87页
   ·金融危机对拐点的修正第87-91页
     ·金融危机对市场预期的影响第87页
     ·两个模型第87-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四章 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研究第92-100页
   ·产能及其计算第92-95页
     ·产能的概念第92页
     ·生产能力的计算体系第92-95页
   ·我国汽车行业产能第95-98页
     ·生产企业和规模第95-96页
     ·主要汽车企业产能规划第96-98页
   ·产能模型第98-99页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供给的理论模型第98-99页
     ·供给模型的缺陷第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模型第100-110页
   ·产能利用率第100-102页
     ·产能利用率状况第100-102页
   ·过剩度第102-105页
     ·概念的提出第102-105页
   ·产能评价第105-109页
     ·产能模型第105-106页
     ·产能历史分析第106-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六章 未来汽车市场供给模型第110-119页
   ·构建供给模型第110-111页
     ·理想供给模型第110-111页
   ·修正供给模型第111-116页
     ·在建投资对理想供给模型的修正第111-112页
     ·固定资产折旧对供给模型的修正第112-113页
     ·经济周期对总供给的校正第113-115页
     ·总供给模型第115-116页
   ·投资阶段划分第116页
     ·前“①”时代第116页
     ·休养年代第116页
     ·理性投资年代第116页
     ·后“③”时代第116页
   ·投资规划模型第116-118页
     ·投资表第117页
     ·投资规划几何模型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七章 平衡产能的措施第119-133页
   ·从国家层面平衡中国汽车产业生产能力的措施第119-125页
     ·成立汽车 OAME 组织第119页
     ·建设资源共享的大总成厂第119-121页
     ·过剩产能转型发展小型车第121-123页
     ·发挥政府的保障职能第123页
     ·车辆报废制度和换车奖励政策第123-124页
     ·扩大内需第124-125页
     ·公务车辆控制进口第125页
   ·从企业层面平衡中国汽车产业生产能力的措施第125-129页
     ·引导青年人的消费潜力第125-126页
     ·满足个性化用车第126-128页
     ·鼓励企业内部员工购车第128页
     ·价格策略第128-129页
     ·扩大农村市场第129页
     ·自主创新第129页
   ·通过出口消化中国汽车工业过剩的产能第129-132页
     ·规范出口秩序,提升产业竞争力第129-130页
     ·调整出口战略第130页
     ·在海外建厂第130-131页
     ·重点突破非洲市场第131-132页
     ·发挥出口的价格优势第132页
   ·本章总结第132-133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5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第133-134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34页
   ·中国汽车车市过千万辆后的思考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1-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掺量磷石膏免烧砖制备新工艺及机理研究
下一篇:唐人神台烤肠品牌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