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18-22页 |
§2.1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及目标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研究目标 | 第21页 |
§2.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3.1 土地整治的内涵及特点 | 第22-23页 |
·土地整治的内涵 | 第22页 |
·土地整治的特点 | 第22-23页 |
§3.2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内涵及特点 | 第23-27页 |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内涵 | 第23-24页 |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原则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方法与程序 | 第27-41页 |
§4.1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32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7-28页 |
·评价指标的内涵 | 第28-32页 |
§4.2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2-36页 |
§4.3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6-41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流程 | 第36-37页 |
·确定评价隶属度矩阵的具体方法 | 第37-39页 |
·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具体方法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1-71页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1-46页 |
·研究区域自然经济概况 | 第41-42页 |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 第42-44页 |
·研究区域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内容 | 第44-46页 |
·研究区域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结构 | 第46页 |
§5.2 各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 第46-51页 |
·经济效益指标 | 第46-48页 |
·社会效益指标 | 第48-49页 |
·生态效益指标 | 第49-50页 |
·景观效益指标 | 第50-51页 |
§5.3 各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1-61页 |
·经济、社会、生态、景观效益对于综合效益的权重 | 第51-53页 |
·经济效益中各指标的权重 | 第53-54页 |
·社会效益中各指标的权重 | 第54-56页 |
·生态效益中各指标的权重 | 第56-57页 |
·景观效益中各指标的权重 | 第57-61页 |
§5.4 土地整治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61-71页 |
·土地整治前后各效益隶属度矩阵的构建 | 第61-63页 |
·土地整治前后各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 第63-66页 |
·土地整治前后各效益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值测算 | 第66-69页 |
·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讨论 | 第71-7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1页 |
§6.2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