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页 |
一、航运法概述 | 第11-15页 |
(一) 航运法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二) 航运法部门属性之观点 | 第12-13页 |
1. 经济法说 | 第12-13页 |
2. 综合法说 | 第13页 |
(三) 本文对航运法部门属性的定位及原因分析 | 第13-15页 |
1. 航运法的性质 | 第13页 |
2. 定性原因分析 | 第13-15页 |
二、研究我国航运法调整对象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一) 有利于确定航运法的部门属性 | 第15-16页 |
(二) 有利于确定航运法的概念 | 第16页 |
(三) 健全航运法体系的基础工作 | 第16-17页 |
三、航运法调整对象的合理界定 | 第17-25页 |
(一) 航运法调整对象的界定原则及方法论 | 第17-21页 |
1. 航运法调整对象界定的原则 | 第17-20页 |
2. 航运法调整对象的界定方法论 | 第20-21页 |
(二) 航运法的调整对象 | 第21-25页 |
1. 航运市场准入关系 | 第21-23页 |
2. 航运市场秩序管理关系 | 第23-24页 |
3. 航运市场宏观调控关系 | 第24-25页 |
四、美国和欧盟航运法的调整对象 | 第25-27页 |
(一) 美国《航运法》的调整对象 | 第25-26页 |
1. 市场准入制度 | 第25-26页 |
2. 市场竞争机制 | 第26页 |
3. 宏观调控 | 第26页 |
(二) 欧盟航运法的调整对象 | 第26-27页 |
五、我国未来制定《航运法》时应调整的调整对象 | 第27-36页 |
(一) 完善航运市场准入制度 | 第28-29页 |
1. 对航运市场准入条件的完善 | 第28页 |
2. 严格限制“三资企业”进入国内航运市场 | 第28-29页 |
3. 对航运市场特殊准入程序的完善 | 第29页 |
(二) 对航运秩序管理制度的调整 | 第29-32页 |
1. 建立具有相对灵活性的垄断管制和反垄断豁免制度 | 第30页 |
2. 进一步完善运价规制制度,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 | 第30-31页 |
3. 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和规制 | 第31页 |
4. 打通市场退出渠道,建立相应机制 | 第31-32页 |
(三) 对完善港澳运输市场管理的调整 | 第32-34页 |
1.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 第33页 |
2. 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 | 第33-34页 |
3. 加快港澳水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港澳运输统计制度 | 第34页 |
(四) 加强对涉台运输管理的调整 | 第34-36页 |
1. 完善涉台航运市场准入及市场退出机制 | 第35页 |
2. 完善管理职能分工及协商机制 | 第35页 |
3. 完善监督管理职能 | 第35页 |
4. 纠纷处理方面 | 第35页 |
5. 鼓励措施方面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