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白菜类论文--大白菜论文

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8页
   ·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第15-22页
     ·芸苔属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第15-16页
     ·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一般程序第16-17页
     ·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因素第17-21页
     ·胚状体发育的过程第21-22页
     ·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第22页
   ·芸薹属蔬菜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第22-25页
     ·遗传标记的类型及特点第22-23页
     ·DNA 标记的类型第23-24页
     ·白菜类作物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进展第24-25页
   ·芸薹属作物 QTL 定位研究进展第25-28页
     ·园艺性状的 QTL 定位第25-27页
     ·抗逆性和抗病性的 QTL 定位第27页
     ·抽薹开花性状的 QTL 定位第27页
     ·品质性状的 QTL 定位第27-28页
第二章 大白菜永久变异群体的创建第28-41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实验材料第28-29页
     ·试验方法第29-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基因型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第30-31页
     ·热激处理时间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第31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 6-BA 和 NAA 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第31-3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 PCIB 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植株再生第33页
     ·NLN 培养基中加入 PCIB 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第33-34页
     ·MS 培养基中 PCIB 浓度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第34页
     ·胚龄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第34-35页
     ·培养基及激素浓度对小孢子植株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第35页
     ·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第35-37页
   ·讨论第37-40页
     ·基因型对小孢子胚发生影响第37-38页
     ·热激处理对小孢子胚发生影响第38页
     ·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孢子胚发生影响第38-39页
     ·不同基因型胚状体植株再生第39页
     ·PCIB 对胚状体植株再生的影响第39页
     ·胚龄对胚状体植株再生的影响第39-40页
     ·小孢子植株的自然加倍第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第41-55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实验材料第41-42页
     ·试验方法第42-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亲本间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分析第45-48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48-51页
   ·讨论第51-54页
     ·关于作图群体第51-52页
     ·关于分子标记的选用第52-53页
     ·关于标记的偏分离第53页
     ·与及发表的图谱的比较和染色体关联分析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大白菜植株和叶部形态性状的 QTL 分析第55-69页
   ·材料与方法第55-56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试验方法第55-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65页
     ·大白菜形态性状表型值及其在 DH 群体中的变异第56-60页
     ·大白菜形态性状相关分析第60页
     ·大白菜形态性状的 QTL 定位与分析第60-63页
     ·大白菜形态性状 QTL 上位性分析第63-65页
   ·讨论第65-68页
     ·与其他群体形态性状 QTL 定位的比较第65-66页
     ·关于 QTL 与环境的关系第66-67页
     ·关于 QTL 的“一因多效性”和性状的相关性第67-68页
     ·关于上位性效应第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大白菜叶部颜色性状 QTL 分析第69-85页
   ·材料与方法第69-70页
     ·实验材料第69页
     ·试验方法第69-70页
   ·结果与分析第70-82页
     ·大白菜叶部颜色性状表型值及其在 DH 群体中的变异第70-74页
     ·大白菜叶部颜色性状相关分析第74-76页
     ·大白菜叶部颜色性状的 QTL 定位与分析第76-79页
     ·大白菜叶部颜色性状 QTL 上位性分析第79-82页
   ·讨论第82-84页
     ·与其他群体叶部颜色性状研究的比较第82页
     ·关于 QTL 与环境的关系第82-83页
     ·关于 QTL 的“一因多效性”第83页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第83-84页
   ·小结第84-85页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9页
图版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率泵浦耦合及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贸易摩擦多主体协调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