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文献评述 | 第13-32页 |
·铜粉概述 | 第13-16页 |
·铜粉的性质 | 第13页 |
·铜粉的用途 | 第13-14页 |
·我国铜粉消费与生产现状 | 第14-16页 |
·铜粉的制备方法 | 第16-21页 |
·电解法与电积法 | 第16-17页 |
·雾化法 | 第17-18页 |
·化学还原法 | 第18-19页 |
·其它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铜电解液除杂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杂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主要除杂方法介绍 | 第23-25页 |
·现有除杂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 第25页 |
·不溶阳极电化学行为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铅基阳极 | 第26页 |
·钛基DSA阳极 | 第26页 |
·阳极表面改性 | 第26页 |
·阳极选择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铜粉的氧化与表面改性 | 第27-29页 |
·微细铜粉的氧化 | 第27页 |
·铜粉的表面改性方法 | 第27-29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9-3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粗硫酸铜溶液净化除杂行为实验研究 | 第32-61页 |
·前言 | 第32页 |
·氧化-中和-沉淀法净化除杂 | 第32-52页 |
·除杂剂的选择 | 第32-34页 |
·氧化剂的选择 | 第34页 |
·除杂机理分析 | 第34-44页 |
·实验方案 | 第44-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氧化-中和-吸附法净化除杂 | 第52-60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铜粉电积过程实验研究 | 第61-93页 |
·引言 | 第61页 |
·铜粉电沉积理论 | 第61-68页 |
·电积铜粉电化学原理 | 第61-62页 |
·电积铜粉成粉条件 | 第62-64页 |
·氢析出过程的影响 | 第64页 |
·电积铜粉过程动力学 | 第64-67页 |
·影响粉末粒度和电流效率的因素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2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68页 |
·实验原理及流程 | 第68-69页 |
·实验步骤 | 第69页 |
·实验检测方法 | 第69-70页 |
·电流效率和电能效率计算 | 第70-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8页 |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72-76页 |
·Cu~(2+)浓度的影响 | 第76-80页 |
·H_2SO_4浓度的影响 | 第80-82页 |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 | 第82-84页 |
·刮粉周期的影响 | 第84-86页 |
·电解液循环流量对电积过程及铜粉粒径的影响 | 第86-87页 |
·异名极距对电积过程及铜粉粒径的影响 | 第87-88页 |
·优化条件实验及产物性能表征 | 第88-92页 |
·粗硫酸铜除杂-电积优化实验 | 第88-90页 |
·电积铜粉物相分析 | 第90页 |
·电积铜粉化学成分 | 第90-91页 |
·电积铜粉粒度及其分布 | 第91页 |
·电积铜粉的微观形貌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铅合金不溶阳极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93-103页 |
·引言 | 第93页 |
·实验 | 第93-95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93-94页 |
·实验原理 | 第94页 |
·实验方法 | 第94-9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5-101页 |
·阳极泥分析 | 第95-96页 |
·耐腐蚀性能 | 第96-98页 |
·阳极电位 | 第98-100页 |
·阳极氧化膜表面形貌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新型铜粉缓蚀剂的应用研究 | 第103-124页 |
·引言 | 第103页 |
·缓蚀剂 | 第103-105页 |
·阴极型缓蚀剂 | 第103-104页 |
·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 第104页 |
·吸附膜型缓蚀剂 | 第104-105页 |
·电解铜粉的氧化腐蚀机理 | 第105-113页 |
·电解铜粉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 | 第105-107页 |
·电解铜粉在自然环境下的氧化腐蚀机理 | 第107-113页 |
·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及其装置 | 第113-117页 |
·湿热加速腐蚀试验 | 第113-114页 |
·盐雾加速腐蚀试验 | 第114-115页 |
·水浸渍加速腐蚀试验 | 第115页 |
·干湿交替腐蚀对比试验 | 第115-116页 |
·电化学加速腐蚀试验 | 第116页 |
·析氢吸氧法腐蚀试验 | 第116-117页 |
·铜粉缓蚀剂的实验室选择试验 | 第117-122页 |
·对铜粉缓蚀剂的试验要求 | 第117页 |
·铜粉缓蚀剂的选择 | 第117-118页 |
·A、B铜缓蚀剂对比防氧化试验 | 第118-120页 |
·A、B缓蚀剂对比加速腐蚀试验 | 第120-122页 |
·A和B铜粉缓蚀剂浓度对比选择试验 | 第122-123页 |
·电解铜粉气相防氧化处理方案 | 第122页 |
·加速腐蚀试验 | 第122页 |
·加速腐蚀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除杂-电积铜粉及新型铜粉缓蚀剂的工程化研究 | 第124-133页 |
·引言 | 第124页 |
·除杂-电积实验 | 第124-128页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124页 |
·实验步骤 | 第124-126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126-128页 |
·新型铜粉缓蚀剂工程化试验 | 第128-130页 |
·实验方案 | 第128-129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29-130页 |
·A缓蚀剂防氧化最佳浓度选择试验 | 第130-131页 |
·试验过程 | 第130-13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5页 |
·主要结论 | 第133-134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