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增设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必要性 | 第12-26页 |
第一节 因讨薪引发的恶性事件之盘点 | 第12-14页 |
一、讨薪行为引发恶性事件的普遍性 | 第12-14页 |
二、讨薪行为引发恶性事件的严重性 | 第14页 |
第二节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第14-19页 |
一、反对者的立论 | 第14-15页 |
二、对反对者立论的反驳 | 第15-17页 |
三、笔者的观点----故意拖欠民工工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我国当前法律的不足,无法有效遏制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 | 第19-26页 |
一、反对者的立论 | 第19-21页 |
二、对反对者立论的反驳 | 第21-24页 |
三、笔者的观点——遏制故意拖欠民工工资在现行立法上的缺陷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增设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可行性 | 第26-30页 |
第一节 国外及有关地区立法可资借鉴 | 第26-27页 |
一、德国的相关规定 | 第26页 |
二、俄罗斯的相关规定 | 第26页 |
三、韩国的相关规定 | 第26-27页 |
四、香港地区的相关规定 | 第27页 |
第二节 我国已具备将故意拖欠民工工资行为入罪的理论和实务基础 | 第27-30页 |
一、故意拖欠民工工资行为入罪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二、故意拖欠民工工资行为入罪的实务基础 | 第30页 |
第三章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立法研究 | 第30-35页 |
第一节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立法构想 | 第30-31页 |
一、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概念表述 | 第30页 |
二、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法条设计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构成要件解读 | 第31-32页 |
一、本罪的主体资格 | 第31-32页 |
二、本罪的主观要件 | 第32页 |
三、本罪的客观要件 | 第32页 |
第三节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法定刑设置 | 第32-35页 |
一、基本法定刑的设置及理由 | 第32-34页 |
二、加重法定刑的设置及理由 | 第34-35页 |
三、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法定刑的设置 | 第35页 |
第四章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研究 | 第35-39页 |
第一节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的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35-37页 |
一、本罪保护对象的农民工身份如何界定 | 第35-36页 |
二、本罪主观方面的恶意如何认定 | 第36-37页 |
三、本罪举证责任应如何分担更为合理? | 第37页 |
第二节 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 | 第37-39页 |
一、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与侵占罪的区别 | 第38页 |
二、故意拖欠民工工资罪与恶意欠薪罪的区别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