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行政规划的界定 | 第9-13页 |
(一) 行政规划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1、行政规划的主体 | 第10页 |
2、行政规划的法律依据 | 第10页 |
3、行政规划的法律效果 | 第10-11页 |
(二) 行政规划性质的界定 | 第11-13页 |
二、我国行政规划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一) 我国行政规划的立法现状 | 第13页 |
(二) 当前我国行政规划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1、行政规划立法理念落后 | 第13-14页 |
2、行政规划基本原则缺失 | 第14页 |
3、行政规划程序公众参与缺失 | 第14-15页 |
4、抽象行政规划司法救济缺失 | 第15-16页 |
三、对完善我国行政规划立法的思考 | 第16-25页 |
(一) 秉持先进的行政规划立法理念 | 第16-18页 |
1、服务行政理念 | 第16-17页 |
2、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17-18页 |
(二) 确立行政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1、职权法定原则 | 第18页 |
2、公平原则 | 第18-19页 |
3、信赖保护原则 | 第19-20页 |
(三) 保障公众参与行政规划程序 | 第20-22页 |
1、听取意见程序 | 第20-21页 |
2、论证程序 | 第21页 |
3、听证程序 | 第21-22页 |
(四) 完善抽象行政规划的司法救济 | 第22-25页 |
1、从现实出发,对行政规划进行司法规制 | 第23页 |
2、从长远考虑,将抽象行政规划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第23-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