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复杂近地表地震波响应特征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

内容提要第1-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中国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与地质条件第11-13页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工反射地震现状第13-14页
   ·复杂近地表地震波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14-19页
   ·复杂近地表地震波场研究进展第19-22页
   ·技术路线及创新性研究内容第22-23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3-25页
第2章 西部地区复杂近地表模型第25-38页
   ·模型建立要素第25-26页
   ·模型的几何特征第26-29页
   ·介质特征第29-35页
     ·二维弹性模型第29-30页
     ·粘弹性模型第30-33页
     ·各向异性介质第33-35页
   ·岩石物理参数特征第35-38页
     ·黄土塬近地表岩石物理参数分布第35-36页
     ·山地近地表岩石物理参数分布第36-37页
     ·沙漠近地表岩石物理参数分布第37-38页
第3章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基本原理第38-47页
   ·高阶交错网格差分格式第38-39页
   ·数值模拟中的震源实现第39-41页
   ·边界条件、精度和稳定性第41-47页
     ·计算精确性验证第41-42页
     ·稳定性条件第42页
     ·吸收边界条件第42-44页
     ·自由边界条件第44-47页
第4章 广义虚像法第47-56页
   ·广义虚像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第47页
   ·广义虚像法的实现第47-54页
     ·虚像法的实现第47-48页
     ·广义虚像法的实现第48-49页
     ·弹性参数方程的广义虚像法第49-52页
     ·粘弹性介质自由边界广义虚像法第52-54页
   ·广义虚像法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第54-56页
第5章 黄土塬模型地震波场特征研究第56-82页
   ·黄土塬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地震波响应第57-65页
     ·水平均匀半空间模型地震波响应第58-62页
     ·水平多层介质模型地震波响应第62-65页
   ·地形模型地震波响应第65-71页
     ·凹陷模型地震波响应第65-68页
     ·突起模型地震波响应第68-71页
   ·合成记录单道分析第71-78页
     ·水平模型单道记录分析第71-74页
     ·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对比第74-75页
     ·起伏地形模型单道记录分析第75-78页
   ·合成记录频谱分析第78-82页
     ·水平模型合成记录频谱分析第78-80页
     ·起伏模型合成记录单道频谱分析第80-82页
第6章 沙漠模型地震波场特征研究第82-91页
   ·沙漠模型的建立第82-84页
   ·沙漠模型地震波响应第84-87页
   ·合成记录单道分析第87-90页
   ·合成记录频谱分析第90-91页
第7章 山地模型地震波场特征研究第91-97页
   ·山地模型的建立第91页
   ·山地模型地震波响应第91-95页
   ·合成记录单道分析第95-96页
   ·合成记录频谱分析第96-97页
第8章 3D 和2.5D 复杂地表地震波场研究初探第97-111页
   ·3D 弹性地震波高阶交错网格差分方法第97-103页
     ·3-D 弹性波方程第97-98页
     ·高阶交错网格差分方程构造第98-99页
     ·高阶多源虚像法自由边界处理第99-100页
     ·震源及吸收边界条件第100-103页
   ·数值模拟试算第103-107页
   ·2.5D 地震波场数值模拟研究第107-111页
第9章 结论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摘要第126-130页
ABSTRACT第130-133页
导师简介及作者简介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研究
下一篇: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