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AM真菌概述 | 第11页 |
·丛枝菌根结构 | 第11-12页 |
·泡囊 | 第11页 |
·丛枝 | 第11-12页 |
·内生菌丝 | 第12页 |
·外生菌丝 | 第12页 |
·孢子及孢子果 | 第12页 |
·AM真菌的分类 | 第12-14页 |
·非生物因子对AM真菌分布的影响 | 第14-15页 |
·药用植物AM真菌资源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白芷 | 第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安国白芷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 | 第18-19页 |
·样品采集地 | 第18页 |
·样品采集方法 | 第18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18页 |
·丛枝菌根定殖率测定 | 第18-19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9页 |
·安国白芷根际AM真菌种质资源调查 | 第19页 |
·AM真菌分离和检测 | 第19页 |
·AM真菌的鉴定 | 第19页 |
·AM真菌的盆栽诱集培养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0页 |
·AM真菌对白芷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 第20-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20-21页 |
·白芷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43页 |
·AM真菌种质资源 | 第22-25页 |
·AM真菌种类 | 第22-23页 |
·已确定的11种AM真菌形态特征 | 第23-25页 |
·AM真菌在白芷中的定殖 | 第25-27页 |
·白芷根际丛枝菌根的形成 | 第25页 |
·白芷根际丛枝菌根生长发育状况 | 第25-27页 |
·菌根结构类型 | 第27页 |
·AM真菌定殖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 | 第27-38页 |
·不同月份AM真菌定殖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 | 第27-36页 |
·AM真菌定殖与土壤因子总体空间分布 | 第36-38页 |
·白芷根际AM真菌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 第38-39页 |
·AM真菌对白芷生长和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 第39-43页 |
·不同AM真菌对白芷根系的侵染情况 | 第39页 |
·不同AM真菌对白芷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AM真菌对白芷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AM真菌对白芷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不同AM真菌对白芷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接种AM真菌对水分胁迫下白芷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1页 |
·接种AM真菌对水分胁迫下白芷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接种AM真菌对水分胁迫下白芷叶片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3-49页 |
·讨论 | 第43-48页 |
·AM真菌的定殖率 | 第43-44页 |
·AM真菌的种类和分布 | 第44-45页 |
·孢子密度和AM真菌的定殖率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人工接种条件下AM真菌的侵染 | 第46页 |
·AM真菌对白芷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AM真菌对白芷抗旱性的影响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图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