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过程中的法律思维
目录 | 第1-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公证过程中法律思维之含义 | 第19-24页 |
一、法律思维的含义 | 第19-21页 |
(一)法律思维含义辨析 | 第19-20页 |
(二)法律思维的条件 | 第20-21页 |
二、公证过程中公证人的法律思维 | 第21-22页 |
(一)公证人法律思维的特点 | 第21页 |
(二)公证人法律思维方法的特点 | 第21-22页 |
(三)公证人法律思维程序的特点 | 第22页 |
三、公证人法律思维的对象及内容 | 第22-24页 |
(一)公证人法律思维的对象 | 第22-23页 |
(二)公证人法律思维的内容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真实性判断过程中的法律思维 | 第24-31页 |
一、真实性判断的对象 | 第24页 |
二、真实性判断的标准 | 第24-26页 |
三、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与文书真实性之判断 | 第26-28页 |
四、意思表示真实性之判断 | 第28-31页 |
(一)意思表示 | 第29页 |
(二)意思与表示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三)判断标准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合法性判断过程中的法律思维 | 第31-43页 |
一、合法性判断的依据 | 第31-35页 |
(一)制定法 | 第32页 |
(二)习惯法 | 第32页 |
(三)判例与司法解释 | 第32-33页 |
(四)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 | 第33-34页 |
(五)合同与协议及公司章程 | 第34页 |
(六)社会公德 | 第34-35页 |
二、合法性判断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 第35-43页 |
(一)判断依据的确定 | 第35-36页 |
(二)判断依据的意义解释 | 第36-41页 |
1、解释主体 | 第36-38页 |
2、解释方法 | 第38-41页 |
(三)判断中的逻辑推理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行为模型的建构及法律后果预测 | 第43-49页 |
一、行为模型的建构 | 第43-46页 |
(一)行为模型建构的含义 | 第43-44页 |
(二)行为模型的建构方法 | 第44-46页 |
1、判断当事人所欲达到的法效果 | 第44-45页 |
2、寻找与法效果相应的法律规则 | 第45-46页 |
3、依据法律规则建构行为模型 | 第46页 |
二、法律后果预测 | 第46-49页 |
(一)预测的内容 | 第47-48页 |
1、行为法律后果的预测 | 第47页 |
2、公证书实效性的预测 | 第47-48页 |
(二)预测的意义 | 第48页 |
(三)预测的条件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我国公证人法律思维的培养:代结语 | 第49-52页 |
一、影响我国公证人法律思维的因素 | 第49-51页 |
二、我国公证人法律思维的培养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材料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