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项目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茶产业概况 | 第9页 |
·名优绿茶加工技术主要进展及存在的品质问题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绿茶鲜叶摊放 | 第11-16页 |
(1)绿茶 | 第11-12页 |
(2)绿茶摊放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12-16页 |
·不同鲜叶固样方法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 第16-17页 |
(1)蒸青固样 | 第16-17页 |
(2)微波固样 | 第17页 |
(3)冷冻固样 | 第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名优绿茶固样方式的研究 | 第19-24页 |
·前言 | 第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两种不同固样方法常规成分的比较 | 第21页 |
·两种不同固样方法的儿茶素组分比较 | 第21-22页 |
·两种不同固样方法的游离氨基酸组分比较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 第24-36页 |
·前言 | 第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摊放过程中茶鲜叶含水率与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 第26-27页 |
·摊放过程中茶鲜叶中常规成分的变化 | 第27-28页 |
·摊放过程茶鲜叶中儿茶素组分的变化 | 第28-30页 |
·摊放过程茶鲜叶中氨基酸组分的变化 | 第30-31页 |
·摊放过程茶鲜叶中可溶性总糖与维生素C的变化 | 第31-32页 |
·摊放过程茶鲜叶中叶绿素组分的变化 | 第32页 |
·摊放过程中不同含水量茶鲜叶热风固样感官审评 | 第32-33页 |
·摊放过程茶鲜叶干物质重量的变化 | 第33-34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温湿度摊放环境对名优绿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6-50页 |
·前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检测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8页 |
·摊放过程中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 第38-39页 |
·摊放过程茶鲜叶含水率的变化 | 第39-40页 |
·不同环境温湿度下摊放鲜叶的咖啡碱含量 | 第40-41页 |
·不同环境温湿度下摊放鲜叶的茶多酚含量 | 第41页 |
·不同环境温湿度下摊放鲜叶的氨基酸含量 | 第41-42页 |
·不同环境湿度下摊放鲜叶的可溶性总糖含量 | 第42-43页 |
·不同环境温湿度下摊放鲜叶的叶绿素含量 | 第43页 |
·不同环境温湿度下摊放鲜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 | 第43-45页 |
·不同环境温湿度下摊放鲜叶的儿茶素组分 | 第45-46页 |
·不同环境温湿度下摊放鲜叶热风固样感官审评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0-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传统热风固样与冷冻固样的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 | 第50页 |
·摊放过程茶鲜叶失水速率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不同摊放环境鲜叶失水率差异明显 | 第50页 |
·茶鲜叶摊放过程及不同摊放环境主要化学成分呈现较为复杂的变化规律 | 第50-51页 |
·摊放环境对茶叶感官风味品质的作用明显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茶鲜叶主要化学成分复杂的变化规律可能是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体内复杂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 | 第52页 |
·摊放环境对茶鲜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可能是环境条件对不同酶性或非酶性化学反应的综合结果 | 第52-53页 |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