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各种画技法:按用途分论文--壁画论文

“八王书院”清代科举状元造像壁画的艺术创作探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中国历代状元造像壁画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第10-12页
   ·八王书院科举状元造像壁画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中国科举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文官制第12-13页
     ·科举状元文化研究的意义第13页
     ·科举状元造像壁画艺术特征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八王书院状元造像壁画中服饰研究的意义第14页
     ·新时代所赋予的新的职能第14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4-17页
     ·图像收集的方法第14-15页
     ·分析比较的方法第15页
     ·史学研究的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建筑与壁画之间的内在联系第17-25页
   ·沈阳建筑大学八王书院的简介第17-18页
   ·壁画与建筑空间的内在关系第18-23页
     ·壁画与建筑空间的组合与情景创造第19-20页
     ·壁画在建筑空间中的相对独立性与创造性第20-23页
   ·寺院壁画的空间构建第23-25页
     ·视觉的空间构建第23-24页
     ·幻觉的精神空间第24页
     ·心理的感性效应第24-25页
第三章 浅析科举文化在造像壁画中的体现第25-33页
   ·综述中国科举状元概况第25-27页
   ·中国科举状元之最在壁画中的体现第27-30页
   ·状元谱在壁画创作中的应用第30-32页
   ·科举文献在壁画创作中的地位第32-33页
第四章 状元造像壁画艺术语言的研究与应用第33-43页
   ·画面中的位置经营第33-36页
     ·俯视与流动的视点第33-34页
     ·整体的“对称均衡”第34-35页
     ·局部的“两点透视”第35-36页
   ·八王书院壁画人物绘画语言的美学特征第36-43页
     ·从线条中刻画出形象美第36-38页
     ·从造型中透露出意象美第38-40页
     ·从色彩中显现出调和美第40-41页
     ·从笔墨肌理中凸显出意境美第41-43页
第五章 清代状元造像壁画中服饰形态的探析第43-56页
   ·清代服饰文化发展的背景第43-44页
   ·清代的文官服饰形制特征第44-51页
     ·文官朝服第44-45页
     ·文官冠式第45-47页
     ·朝珠第47-48页
     ·文官补服第48-50页
     ·硬领与领衣第50页
     ·披领第50-51页
     ·蟒袍第51页
     ·常服褂第51页
   ·清代的男子便服形制特征第51-53页
     ·马褂第51页
     ·马甲第51-52页
     ·衬衫第52页
     ·瓜皮帽第52-53页
   ·清代服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第53-56页
     ·清代服饰中“天人合一”、“图必吉祥”思想的深刻内涵第53-54页
     ·宫廷服饰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第54-55页
     ·清代宫廷服饰的色彩特征第55-56页
第六章 清代状元造像壁画的审美特征及创作来源第56-67页
   ·清代状元造像壁画创作的构成依据第56-59页
     ·人物性格悲壮情调的体现第56-57页
     ·装饰图案的纤巧与细密第57页
     ·清代服饰色彩中青与蓝的艺术特色第57-58页
     ·清代状元造像壁画绘画风格的演变第58-59页
     ·清代状元造像壁画的构图布局特点第59页
   ·清代状元造像壁画文献资料的分析与应用第59-63页
     ·清代状元画像资料的分析与应用第59-61页
     ·清代状元照片资料的分析与应用第61页
     ·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的清代状元造像的创作方法第61-63页
   ·清代状元造像的作画过程以及对艺术之“度”理论的运用第63-66页
     ·“度”在艺术实践中的应用第63-64页
     ·起炭笔稿第64页
     ·勾墨线第64-65页
     ·上色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结论第67-68页
后记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绘画在左,设计在右--谈西方绘画对平面设计的引导作用
下一篇:中国古典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