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6页 |
·论文的性质以及对于重评经典的基本态度 | 第8-16页 |
·中国古代性存在的基本状况 | 第16-21页 |
·评价古代性爱状况的今日立场 | 第21-26页 |
第2章 蒲松龄的寒士心态特征及其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 | 第26-59页 |
·蒲松龄的家世及其生活情感阅历 | 第26-30页 |
·《聊斋志异》爱情故事中自我身影的投射 | 第30-37页 |
·“骚士究竟占便宜”—《聊斋》爱情故事的寒士情结 | 第37-41页 |
·恋爱与脱贫—苜蓿生涯对《聊斋志异》爱情故事的影响 | 第41-48页 |
·洞府的美婢—低微身份对《聊斋志异》性爱文字的影响 | 第48-53页 |
·云雨匆匆—匆忙性爱文字后的不自信 | 第53-59页 |
第3章 婚姻内的两性关系 | 第59-77页 |
·蒲松龄肯定的婚内两性关系模式 | 第59-63页 |
·泼的辩证法 | 第63-67页 |
·倒了的葡萄架 | 第67-71页 |
·经与权 | 第71-77页 |
第4章 笔涉幽冥的两性关系 | 第77-99页 |
·男女有别—男权主义对《聊斋志异》跨类性爱题材的影响 | 第77-80页 |
·狐魅与青楼 | 第80-90页 |
·感伤文学与幽冥之爱 | 第90-93页 |
·美学的奇迹 | 第93-99页 |
第5章 《聊斋志异》中的性歧变 | 第99-110页 |
·同性恋 | 第99-105页 |
·动物恋 | 第105-110页 |
第6章 作为男性叙事的《聊斋志异》 | 第110-125页 |
·《聊斋志异》与罪恶的性文化—从婴宁的恶作剧谈起 | 第110-114页 |
·泛情主义—视女性为男性价值衡量物的观念对《聊斋》创作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反礼教的斗士还是被传统极度矮化的书生 | 第117-125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