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曲星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英文缩写说明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 第17-21页 |
| ·多烯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 ·目前已开发的药物 | 第19-21页 |
| ·美帕曲星的抗菌活性及临床应用 | 第21-22页 |
| ·美帕曲星的抗菌活性 | 第21页 |
| ·美帕曲星的药效学与毒理学 | 第21页 |
| ·美帕曲星临床应用 | 第21-22页 |
| ·帕曲星衍生物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立题依据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帕曲星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验证 | 第25-45页 |
| ·仪器和材料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 ·主要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 ·菌种培养与发酵 | 第25-26页 |
| ·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帕曲星A和帕曲星B的初步确定 | 第26页 |
| ·发酵液中帕曲星A和B的分离纯化 | 第26-28页 |
| ·帕曲星精制 | 第28页 |
| ·结构验证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4页 |
| ·发酵液中活性物质帕曲星A和帕曲星B的初步确定 | 第28-30页 |
| ·发酵液中帕曲星A和帕曲星B的分离纯化 | 第30-40页 |
| ·帕曲星精制 | 第40页 |
| ·结构验证 | 第40-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帕曲星产生菌的菌种选育 | 第45-52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5页 |
|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 ·主要材料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 ·实验室菌种的保藏 | 第45-46页 |
| ·出发菌株自然分离 | 第46页 |
| ·紫外诱变处理与稳定性实验 | 第46-47页 |
| ·分析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 ·出发菌株自然分离 | 第47-49页 |
| ·紫外诱变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高产菌株发酵过程优化 | 第52-7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52-53页 |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 ·主要材料 | 第52-53页 |
|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 ·菌体浓度测定 | 第53页 |
| ·初始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53页 |
| ·斜面培养基优化 | 第53-54页 |
| ·种子培养基优化 | 第54页 |
|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54-55页 |
| ·培养条件优化 | 第55-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72页 |
| ·斜面培养基优化 | 第56-57页 |
| ·种子培养基优化 | 第57-58页 |
|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58-65页 |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65-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