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宋、元哲学(960~1368年)论文

宋代理学境界论

第一章 境界释义第1-22页
 释“境界”第9-11页
 宋代理学境界论的价值意蕴第11-16页
 理学境界的静态构成和动态统一第16-19页
 理学境界的精神实质第19-22页
第二章 汇纳百川之容──理学境界论的基本特征第22-35页
 内向性的会通容纳第22-23页
 道德形上学的重建第23-25页
 自由之乐的高扬第25-27页
 直觉体验的强化第27-30页
 同一文化代码,两种精神倾向第30-35页
第三章 洒落圆融之境第35-59页
 一、 “无欲”与“诚”第35-45页
  “诚”而“无欲”的圣人境界第35-37页
  “静虚动直”以进达圣境第37-38页
  无极与诚:圣人境界的形上根据第38-41页
  孔颜乐处:即道德而超道德的圣人心态第41-45页
 二、 仁者与物同体第45-59页
  与物同体的仁者情怀第45-49页
  情顺万事的乐道胸襟第49-52页
  内外两忘的理性直觉第52-54页
  会通互融的平和气象第54-59页
第四章 敬畏和乐之境第59-90页
 一、 己与理一第59-70页
  仁者与理为一第59-60页
  辩名析理,寻求形上依托第60-62页
  涵养用敬,进学在于致知第62-66页
  自性而行第66-70页
 二、 心中天理流行第70-90页
  心与理一:天理人道的沟通交会第70-74页
  心统性情:心性情欲的分疏统理第74-80页
  居敬与穷理:两种倾向的综合拓展第80-85页
  敬畏与洒落:双重气象的协调互补第85-90页
第五章 从容中正之境第90-100页
 民胞物与的人道情怀第90-92页
 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大心境界第92-95页
 诚明两进的中正之道第95-97页
 知礼成性的行为践履第97-100页
第六章 理学境界论批判第100-110页
 哲学的目的和理学家境界追求的意义第100-103页
 仁者情怀的正负价值第103-105页
 理欲之辩的历史悖论第105-107页
 走向现代意义的自由第107-110页
附录一: 文献综述第110-113页
附录二: 参考文献选目第113-117页
后记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ML技术在PDM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无人机系统的仿真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