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内容及发展 | 第12-15页 |
一、公司治理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公司治理的构成 | 第13页 |
三、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新发展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债权人的界定及分类 | 第15-16页 |
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债权人参与我国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债权人所处的弱势地位 | 第19-20页 |
一、债权人投资风险的存在 | 第19页 |
二、股东和债权人地位的不对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法律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及不足 | 第20-23页 |
一、公司资本原则 | 第20-21页 |
二、公司事项公开制度 | 第21-22页 |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22页 |
四、公司破产清算制度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现有公司治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3-28页 |
一、董事会的非有效性 | 第23-25页 |
二、监事会职能的虚化 | 第25-26页 |
三、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国外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举措 | 第28-34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举措 | 第28-29页 |
一、突显了独立董事对债权人利益的维护 | 第28-29页 |
二、加强了经营管理层对债权人权益的关注 | 第29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举措 | 第29-31页 |
一、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 | 第30页 |
二、日本的主银行制度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的立法比较 | 第31-34页 |
一、两大法系立法原因的不同 | 第31-33页 |
二、两大法系法律举措的优劣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立法探讨 | 第34-42页 |
第一节 设立债权人大会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建立债权人董事制度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完善现有的监事会制度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建立债权人代表诉讼制度 | 第38-40页 |
第五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债权人的个人责任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