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实现财力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 第8页 |
| ·实现财力均等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 第8-9页 |
| ·实现财力均等化是安徽省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1-13页 |
| ·创新 | 第11页 |
| ·不足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内学者对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文献总结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理论和安徽省财力分析 | 第17-30页 |
| ·财力均等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 | 第17-20页 |
| ·财力均等化内涵 | 第17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意义 | 第17-19页 |
| ·财力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 第19-20页 |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实现财力均等化的作用 | 第20-25页 |
| ·转移支付的内涵形式及目标 | 第20-23页 |
|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财力均等化的主要途径 | 第23-24页 |
| ·政府间财力失衡的调节 | 第24-25页 |
| ·安徽省经济分布和转移支付的现状 | 第25-30页 |
| ·安徽省经济分布状况 | 第25-27页 |
| ·安徽省财政转移支付现状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安徽省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的实证分析 | 第30-43页 |
| ·安徽省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的效果分析 | 第30-43页 |
| ·2008 年各县(市)财政能力相关指标分析 | 第30-32页 |
| ·2008 年各市之间财力的相关指标分析 | 第32-34页 |
| ·跨年度各市之间变异系数的比较 | 第34-35页 |
| ·模型和方法 | 第35-37页 |
| ·总体和分年度的模型结果分析 | 第37-43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43-47页 |
| ·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 ·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